关键词:
汇率政策
贸易条件冲击
历史分解
摘要:
贸易条件指一国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率。作为反映贸易质量的指标,贸易条件衡量了一国对外贸易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得。贸易条件的恶化意味着一国国民福利相对的损失。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最优关税理论表明合理的关税可以使贸易条件改善并最终使得总福利上升,但是过高的关税只会激起贸易战,使国民福利损失。关税的提高导致商品的贸易条件发生实质性改变。受不稳定的外部贸易环境影响,价格贸易条件从2018年3月的最高点1.02波动下降约6%到2018年12月的0.94。汇率与贸易条件密不可分。2018年伴随贸易条件的恶化,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从5月开始下降,在岸人民币也从4月开始下降,一度逼近7。同时,相关学者的研究也表明贸易条件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与汇率制度的选择息息相关。基于当前经济背景,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构建包含贸易条件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贸易条件冲击下汇率政策的选择问题,分析贸易条件的负向波动冲击对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并探究货币政策中对汇率波动的不同考虑程度是否会改变贸易条件负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是否较高的汇率反应程度可以缓冲外部冲击造成的经济波动。本文的框架主要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含有贸易条件冲击的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了模型参数估计的贝叶斯方法并为后面的实证准备了先验分布和数据处理。第四部分为实证部分,最后得出结论并给出本文政策建议。实证结果发现,基于现实观测数据的估计结果和后验变异率计算,我国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最主要考虑的是通胀因素和产出因素,对汇率稳定的关注系数较小,只有0.1065。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负向贸易条件冲击会使产出下降,较低的汇率波动反应系数使产出下降幅度更小,波动改善0.02%,负向贸易条件冲击会先导致幅度较大的通胀冲击,之后受到幅度较小的通缩冲击;较高的汇率波动反应系数会使得负向贸易条件冲击产生的通胀压力降低0.025个百分点,改善程度较小。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增加汇率的波动弹性,发挥弹性汇率的自动稳定器效应,通过增加汇率的波动弹性以平抑负向贸易条件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同时又不用过分担心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从产出和通胀的方差分解和历史分解来看,贸易条件冲击对变量的波动的贡献度较低,技术增长冲击对产出波动的贡献度较高,世界产出和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胀波动的贡献度较高,因此未来我们还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技术进步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本文的新意在于研究视角上,运用货币政策中不同汇率波动反应系数来刻画不同汇率政策,重点分析了货币政策中不同汇率波动反应系数下,贸易条件冲击与汇率政策选择的关系,并通过对产出和通胀的历史分解,探究了贸易条件负向波动冲击的历史影响。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为我国认识和应对负向贸易条件冲击、汇率政策的选择以及货币政策的汇率目标问题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