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贸易条件
服务贸易逆差
VAR模型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发展,货物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渐下降,服务业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的重要动因。上世纪,“贸易条件恶化论”否认了贸易对参与国均有益的观点,经济学家普雷维什与辛格提出,由于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滑,贸易条件不断恶化,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该理论引起了学者对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探讨。1990年伯格斯在文章中提出,进口服务可能导致一国贸易条件恶化的观点,这是由于服务作为货物生产环节的中间投入产品,进口服务可能降低货物生产成本,使得服务进口国商品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同时,进出口服务可能会改变贸易国的比较优势,影响一国贸易结构。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服务贸易起步晚,增速却远超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增速。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现出诸多问题,例如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规模庞大但是贸易结构不平衡等。近年来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出现“贫困化”的观点日益增多,而且我国出口商品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贸易大国的身份压缩了实际贸易利得,可能存在“贸易条件恶化论”所提到的贸易条件恶化趋势。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两年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出口形势严峻。因此,本文以贸易条件为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深入探究了服务贸易逆差对货物贸易的影响机制,根据现有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对进一步完善货物贸易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我国服务与货物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首先,回顾了与服务贸易逆差对贸易条件影响相关的的贸易理论及国内外文献,然后从理论上对服务贸易逆差与贸易条件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及结构现状,运用拉氏公式计算了我国1996—2016年的三类贸易条件指数,同时将价格贸易条件区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来考虑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结构;最后实证检验了服务贸易的贸易条件效应。本文使用的各类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历年统计年鉴以及UN comtrade网站上的贸易相关数据。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近年来一直呈现逆差状态,而且服务贸易逆差规模不断增大,按行业结构整理了服务贸易净出口情况,发现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主要由住宿餐饮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服务行业构成。我国价格贸易条件长期处于恶化状态,一直以来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恶化较为严重,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近年来出现改善趋势,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与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共同影响着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虽然个别年份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是我国收入贸易条件与单要素贸易条件的变化总体上在波动中呈上升势态。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了服务贸易逆差对货物贸易条件的影响,协整检验得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相关关系,服务贸易逆差扩大恶化了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结论。此外,由于收入贸易条件与要素贸易条件变动还受到出口量或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两者近年逐渐得到改善;同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价格贸易条件可以影响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变化,价格贸易条件好转使服务贸易逆差减少。文章最后,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与改善贸易条件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