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关
对外贸易
贸易条件
摘要:
随着岳州、长沙海关设立,湖南对外贸易迅速崛起,日益卷入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体系之中。汉口的开放,长江商路的崛起改变了南中国传统的商业格局,以湘潭为中心的湘南商路开始衰落,直至岳、长开埠,湖南完成了区域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整合的历史过程,湖南传统的贸易形态实现近代转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市场结构完成了调整与更新,发育成熟的区域内部市场对接已经形成的全国市场,并且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直接接触与交流,贸易性质发生变化;二、贸易规模的空前扩大,贸易趋势总体上升;三、以农产品和原料交换工业制造品的贸易结构随着贸易进展经历了一些调整。通过湖南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的阶段性分析,1900-1913年是湖南对外贸易的“起飞”阶段,进口贸易拥有阶段优势;1914-1927年是湖南对外贸易的波动上升期,出口贸易表现突出;1928-1937年是进出口贸易走向顶峰同时也是走向式微的阶段,一方面是腹地社会经济的繁荣带动贸易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和社会的行为力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给国内贸易扩大优势,冲击了海关主导的贸易局面。从贸易条件来看,近代湖南的贸易条件是有利的,土特产商品拥有长时段的市场竞争力。本文认为影响近代湖南对外贸易变动的因素最为重要的两个原因分别来自国际市场的与国内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湖南出口商品的生产、销售、逐步以世界市场需求为转移,贸易价格主动权的丧失,进口商品价格完全由国际市场决定,人为操纵出口商品价格,无视国内生产成本。银价的长期低落对于进口商品的打击是沉重的,人为的银价上涨刺激了进口贸易的扩大,地方贸易入超日益严重。20世纪初随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的的兴起,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冲突日益升级。抵货运动随之兴起,在民众爱国心的驱使下,国货的市场日益增大,贸易局面有所改观。社会层面的努力上升到政府层面的主动争取,关税自主的恢复,新定税则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