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草栽培
土壤养分
杂草群落
微生物群落
果实品质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生草种植对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我国南方桃园土壤的培肥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绿色高效技术支撑。【方法】于2019年10月,在浙江省建德市园旺桃园试验基地进行生草种植田间试验。设置行间播种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鼠茅草(Vulpia myuros)、自然生草大巢菜(Vicia sativa)和清耕对照(CK)5个处理,测定了2022年桃树盛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土壤pH、有机质以及有效氮磷钾含量,调查各个处理小区的杂草种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了果实产量和外观品质。【结果】生草覆盖区杂草种类显著低于清耕处理区,紫云英、白三叶、鼠茅草和自然生草大巢菜处理区的杂草种类分别为9、10、11和6种,而CK处理区的杂草种类达到18种。与CK处理相比,4个生草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以鼠茅草处理的增幅最大,春季土壤pH以紫云英处理最高。紫云英处理的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各指数值均大于CK处理,且土壤细菌独有的OTU数目较高,白三叶、鼠茅草、大巢菜处理的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指数多低于CK处理;4个生草处理土壤的真菌OUT数多低于CK。相比于CK,白三叶处理显著提高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百分比,紫云英、鼠茅草处理显著增加子囊菌门(Ascomycota)百分比。4个生草处理相比,鼠茅草处理提升果实横径、糖度和单株产量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紫云英。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Dependentiae、Latescibacteria、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正相关关系。PCA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鼠茅草、白三叶处理对果实品质、单株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结论】连续种植生草可增加桃园土壤的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抑制杂草生长。自然生草抑制杂草的效果最好,但降低了土壤细菌多样性,且微生物结构与清耕处理无显著差异,而种植鼠茅草和紫云英能提升土壤细菌的丰富度,且鼠茅草在提升土壤养分方面的效果更佳,因而改善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