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疱疹病毒4型,人
病理学,临床
抗原,CD30
预后
摘要: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BV-positive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EBV+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D30表达在EBV+DLBC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4例EBV+DLBCL和同时期198例EBV-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CD30表达情况将34例EBV+DLBCL分为CD30阳性组和阴性组,利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D30表达与EBV+DLBCL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使用卡方检验比较EBV+DLBCL和EBV-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34例EBV+DLBCL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69.5岁(15~83岁)。与EBV-DLBCL组相比,临床上EBV+DLBCL组更易出现B症状(χ2=23.818,P<0.00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χ2=8.540,P=0.003)、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功能状态评分2~4分(χ2=6.722,P=0.010)、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5分(χ2=9.953,P=0.002)、结外受累数超过1灶(χ2=6.825,P=0.009)等临床表现,且出现乳酸脱氢酶(LDH,χ2=4.307,P=0.038)、CRP(χ2=5.596,P=0.018)及β2-微球蛋白(χ2=7.008,P=0.008)等增高的频率更高;病理特征上,EBV+DLBCL组更多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χ2=12.421,P<0.001),出现CD30阳性(χ2=62.706,P<0.001)、CD10阴性(χ2=8.687,P=0.003)、bcl-6阴性(χ2=11.123,P<0.001)及bcl-2阴性(χ2=22.779,P=0.003)的频率更高。以20%为阈值,CD30阳性组Ki-67阳性指数更高(P=0.045);两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DLBCL多见于老年人,常见侵袭性临床表现;CD30表达与EBV+DLBCL预后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