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家蟋蟀
蟋蟀浓核病毒
蟋蟀虹彩病毒
流行病学
摘要:
蟋蟀浓核病毒(Acheta domesticus densovirus,AdDV)于1977年在瑞士首次被分离得到,在欧洲与美国曾多次引发疫情。蟋蟀虹彩病毒(cricket iridovirus,CrIV)于1996年在荷兰首次被发现,患病蟋蟀出现死亡率升高、繁殖力降低和寿命缩短的现象。家蟋蟀(Acheta domesticus)原产于西南亚,近几十年来作为爬宠食物引入我国。AdDV与CrIV是家蟋蟀常见的病原体,随着我国家蟋蟀繁育设施的不断完善与宠物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对家蟋蟀病原的研究愈发重要。【目的】了解AdDV与CrIV在我国的传播与流行现状,为控制病毒性病原体给家蟋蟀养殖业带来的危害,以及研发出有效的防治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广泛收集国内不同地区人工养殖的家蟋蟀,进行病毒特异的PCR检测,经Sanger测序进一步确证患病蟋蟀的病毒病原体,同时对患病蟋蟀中肠、脂肪体等组织进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确定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结果】AdD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近似球形,无囊膜,直径约20 nm,且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致密的染色质区,呈现典型的浓核病毒特征;CrIV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直径120-140 nm,在细胞质内形成类似晶格状的排列,呈现典型的虹彩病毒特征。病毒特异基因PCR检测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家蟋蟀均能检出AdDV病毒,而绝大多数地区的家蟋蟀能检出CrIV病毒(91%)。已检测家蟋蟀中同时携带AdDV和CrIV病毒粒子的比率高达91%。【结论】本研究发现AdDV与CrIV已在我国蟋蟀养殖业中广泛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