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临床感染特征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摘要:
目的探讨2020—2022年西安市某医院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感染特征及相关因素,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20—2022年西安市某医院3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组,依据病毒感染情况将研究组分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组(n=150)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组(n=150);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300),对比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感染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革兰阴性菌为主要感染病原体,占55.56%;离退休人员、半年内未进行肝检测、既往有肝炎病史、经常食用生/炝贝壳类、饭前便后偶尔洗手、有合并症、有饮酒史、A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高水平均为乙肝和丙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14、1.211,2.235、1.356,1.643、2.036,1.012、1.561,2.198、1.735,2.315、2.116,1.476、1.896,1.638、2.013,1.137、1.467,2.011、1.569,1.767、1.333,均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定量低水平为乙肝(OR=0.454,95%CI:0.023~0.769)和丙肝(OR=0.572,95%CI:0.103~0.873)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职业、半年肝检测、既往肝炎病史、食用生/炝贝壳类、饭前便后洗手、合并症、饮酒史、ALT、APTT、PT、TT和Fbg表达水平均会影响病毒性肝炎的发病风险,应作为后续病毒性肝炎的重点防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