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麦
CO_(2)
光合作用
叶绿素相对含量
叶绿素荧光
摘要:
以内麦9、川麦44和中国春为试验材料,以高含量(约900μmol/mol)CO_(2)为处理,环境含量(约410μmol/mol)CO_(2)为对照,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不同品种小麦对CO_(2)含量升高的响应。结果显示,高含量CO_(2)条件下,3个品种小麦的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含量(C_(i))和水分利用率(WUE)总体增加,气孔导度(G s)、蒸腾速率(T_(r))总体下降;不同小麦品种的SPAD对高含量CO_(2)响应不同,抽穗期川麦44、内麦9的SPAD低于对照,抽穗期和灌浆期中国春的SPAD高于对照;3个小麦品种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均保持在0.750以上,仍然在健康生理状态范围内;中国春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出现K-波段与L-波段,川麦44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出现K-波段与L-波段,内麦9在拔节期、灌浆期出现K-波段与L-波段,内麦9在抽穗期只出现K-波段,说明光系统Ⅱ(PSⅡ)供体侧受损,中国春在灌浆期没有出现K-波段与L-波段,光反应得以正常进行。中国春单位活性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通量(ABS/RC)在灌浆期显著低于对照,川麦44 ABS/RC、单位活性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通量(TR o/RC)和单位活性反应中心耗散的总能量(DI_(o)/RC)在抽穗期显著高于对照,内麦9 ABS/RC、TR_(o)/RC在拔节期与灌浆期以及单位活性反应中心传递的电子通量(ET o/RC)、DI_(o)/RC在灌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在900μmol/mol的CO_(2)含量下,3个小麦品种的CO_(2)“施肥效应”依然显著。中国春对高含量CO_(2)耐受性相对较强,而川麦44和内麦9对高含量CO_(2)较敏感。3个小麦品种为了保护叶片免受光氧化损伤,将吸收的多余光能转化为热,以减少光抑制作用,从而保证在高含量CO_(2)条件下的能量供应,并促进小麦光合作用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