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碳点 吸收与运输 种子萌发 光合作用 抗逆性
摘要: 碳点(Carbon dots, CDs)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因其小尺寸、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良好的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近年来,在农业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CDs在促进种子萌发、植物中的吸收与运输、提高光合作用以及增强植物抗逆性等领域的应用。通过系统总结CDs在植物领域的研究进展,归纳CDs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CDs在农业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 CIRI 眼针 JAK2/STAT3通路 Bcl-2 细胞凋亡 炎症
摘要: 目的 观察是否可以通过JAK2/STAT3/Bcl-2信号通路调控神经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改善脑缺血再灌注(CIRI)损伤。方法 本研究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配至三个实验组:假手术组、CIRI模型组、眼针组,每组8只大鼠。通过改良的线栓法构建CIRI模型;眼针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发生后的不同时间点(即刻、12小时、24小时)进行眼针干预,针对双侧“上焦区”、“肝区”、“下焦区”和“肾区”四个穴区。使用mNSS评分系统来评估各组动物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HE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脑缺血半暗带区域的IL-6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测定JAK2、P-JAK2、STAT3、P-STAT3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IRI模型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提高(P<0.01),观察到明显的筛网状坏死,IL-6水平(P<0.01)、JAK2/P-JAK2、STAT3/P-STAT3、Bcl-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1),眼针组大鼠筛网状坏死灶面积级及数量减少,眼针组大鼠IL-6水平降低(P<0.01),JAK2/P-JAK2,STAT3/P-STAT3,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眼针可通过调控JAK2/STAT3/Bcl-2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改善CIRI损伤。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 大气下陷 病因 病机 益气升陷法
摘要: 笔者从大气下陷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的临床表现。文章详细分析了该阶段的病因和病机特点,认为伏邪和正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发病的基础,而大气下陷则是该阶段的必经环节。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本文阐述了大气下陷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并运用中医理论将两者相互关联,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基于现有的诊疗方案和文献中的临床数据,本文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病机以“大气虚”贯穿全程的观点,并据此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三期四型”的分期分型,从“大气不足,肺气虚损”的邪去正虚期,发展到“大气郁滞或心肺阳衰”的邪正相持期,最终为“大气极陷,脾肾两亏”的正虚邪恋期。在治疗原则上,以“益气升陷”法为总纲,针对不同分期分型运用各类升陷汤加减治疗,为临床诊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校企共育 高职来华留学生 教育生态系统
摘要: 近年来,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虽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亟须改善高职院校在留学生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如此才能确保持续稳健的发展步伐.文章将生态学理论与高职留学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通过构建本土化的校企协同培育机制、设计贴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共建国际化教学资源库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多维度举措,来建设国际商务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生态系统,旨在培育既精通国际商务又深谙本土文化的国际商务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微生物丰度 微生物群落组成 土壤性质 重金属
摘要: 为阐明城市发展对公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上海城市化梯度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组成的差异,并讨论了土壤化学性质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地区土壤细菌、真菌群落丰度和alpha多样性与农村地区相当或更高。与农村地区相比,中心城区公园土壤中细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中心城区和发达城区公园土壤真菌子囊菌纲(Eurotiomyc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农村地区。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和重金属污染物对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组成均有显著影响,但相对重要性不同。其中,土壤有效锌是影响公园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除有效锌外,细菌群落主要受土壤pH值、有效铜和有效镁的影响,真菌群落主要受土壤总汞、总锌和有效铅的影响。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致病因素
摘要: 桥本甲状腺炎是以一种甲状腺组织中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为病理特征的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是碘摄入充足地区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提示细胞和体液免疫、相关免疫分子及影响免疫应答的其他因素共同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免疫调节网络,参与了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发展。随着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桥本甲状腺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挖掘其特异性的诊治至关重要,因此,众多研究者着眼于此,提出了新的观点。本文就桥本甲状腺炎免疫学方面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林下更新 叶经济谱 植被恢复
摘要: 叶功能性状反映植物的生活史策略,影响着物种林下更新个体的数量。为从叶功能性状角度理解近自然林植被恢复进程中林下更新机制,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生态岛的近自然林为对象,调查其林冠层和更新层,并测定两层中主要物种的9个叶功能性状,通过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林下更新个体数量的种间差异及其与叶功能性状的联系。结果表明:生态岛林冠层为常绿落叶混交,且常绿树种的林下更新个体数量远多于落叶树种。林冠层植物中,具有更新层个体的物种与没有更新层个体的物种相比,叶碳氮比和叶碳磷比更大,而比叶面积、叶氮含量和叶磷含量更小。更新层不同物种的密度和优势度与其比叶面积和叶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碳磷比呈显著正相关。更新层植物的叶性状主成分分析的第一主成分得分反映了叶经济谱,其得分与密度和优势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越偏向缓慢投资-收益策略的物种其密度和优势度越高。综上,叶片经济学性状可有效地预测城市近自然林林下更新物种的个体数量,可为城市森林近自然化改造中物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 科技日报2024年12月30日报道,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设计出一种"纳米笼",成功模拟出病毒的复杂结构.它可递送治疗基因,进而成为一种医疗创新平台.这项研究展示了AI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改善基因治疗载体方面.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关键词: 星油藤 细胞分裂素反应调节子 PvoRR22 响应元件 表达模式
摘要: 细胞分裂素反应调节子(RRs)是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通路上的重要组分,其中RR22是C型反应调节因子。基于星油藤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库,该文克隆了PvoRR22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学以及不同组织部位和6-BA处理花序芽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PvoRR22编码含170个氨基酸的蛋白。PvoRR22蛋白分子量为18.65 kDa,理论等电点为4.54,且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细胞核。(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星油藤PvoRR22与蓖麻和南欧大戟来源的RR22关系较近。(3)PvoRR22启动子序列含有大量光响应、节律与逆境胁迫响应、以及脱落酸、生长素和茉莉酸等激素响应元件。(4)PlantRegMap分析发现PvoRR22的表达可能受MYB和ERF转录因子家族的调控。(5)PvoRR22主要在星油藤的根、茎和茎尖中表达,其中在根中的表达最高;在6-BA处理的花序芽中,PvoRR22的表达量在12 h时达到最高。综上推测,PvoRR22可能在星油藤根、茎和茎尖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方面发挥功能。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手足口病 脱甲症 因素
摘要: 目的 了解宁海县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相关手足口病(HFMD)脱甲特征,为今后CVA6-HFMD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8—2023年宁海县手足口病病例,按地理特征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粪便、咽拭子、脱落甲碎片、未脱甲及新生甲标本,用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及基因亚型;CVA6阳性的所有病例纳入调查对象,同时开展24周脱甲随访调查。结果 1336例CVA6-HFMD病例中533例出现了不同数量脱甲,脱甲症发生率为39.90%,平均脱甲6.02个,手指平均脱甲(3.86±3.01)个,脚趾(2.17±2.80)个;脱甲时间平均33.56d,70.36%脱甲发生在15~42d(3~6周);脱甲症与未脱甲病例发病时间、性别、地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1,P=0.956;χ2=2.778,P=0.096;χ2=2.314,P=0.679),与病例年龄组、发热、热程、皮疹部位(除口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RT-PCR检测55份脱落甲CVA6阳性率为94.55%,未脱甲及新生甲均为阴性,脱甲病例接触人员中未出现CVA6-HFMD。结论 本研究CVA6-HFMD呈脱甲时间越早平均脱甲数越多特征;脱甲症与发病时间、地区、性别、微量元素、真菌无关,与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有关,脱甲发生原因认为可能是CVA6病毒直接对指(趾)甲侵害,脱甲可能存在病毒侵犯到指(趾)甲发生脱甲,不侵犯不发生脱甲,脱甲期间可能无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