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麻疹病毒
拷贝数
吸附力
复制力
致细胞病效应
摘要:
麻疹病毒基因型流行数量在逐年下降,但B3和D8基因型病毒株却频频出现,并成为近年唯一发现在流行的两个野病毒基因型;我国本土H1基因型在2019年后未再检出。本研究从细胞水平分析了输入B3和D8基因型病毒株、本土H1基因型不同年代分离株及疫苗株在Vero/SLAM细胞上吸附力、复制力和致细胞病变能力的差异性。结果发现,不同分离株间存在不同程度表现型的差异,有可能影响其传播流行的强度。与S_(191)疫苗株相比,B3基因型代表株MV19-1144(B3)在Vero/SLAM细胞上虽具有较低的吸附能力,却有较强复制能力和致细胞病变能力,能快速地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拷贝数和病毒量的高峰;另一代表株MV18-55(B3)细胞吸附力更强些,早期同样不存在下降期,就开始病毒较强的复制和增殖。MV19-1214(D8)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更容易感染宿主细胞,但是病毒复制力和致细胞病变能力则较弱;MV20-17(D8)却具有不一样的表现,其吸附力较MV19-1214(D8)弱些,但复制和致细胞病变能力更接近疫苗株病毒。福建省近期的H1基因型分离株MV15-278(H1a)和MV16-189(H1a)虽然在吸附力方面和早期H1分离株相比无统计学差别,但先后出现了复制力和致细胞病变能力的下降,提示在强大的免疫压力下,本土病毒株可能出现了突变,减缓了病毒传播和流行的速度,最终使得H1a基因型在福建的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