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
摘要: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对SD雌性大鼠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18只SD雌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三组,各组含6只。首先确认大鼠的动情周期,随后进行如下操作:正常组大鼠仅行剖腹并缝合,不接受任何治疗,于术后7天处死;模型组大鼠剖腹后,使用眼科钳对子宫壁进行多次刮擦以建立宫腔粘连模型,7天后处死;UC-MSCs治疗组则在建模后7天再次开腹,向双侧子宫宫腔内灌注UC-MSCs,连续治疗三个动情周期后处死大鼠。收集所有大鼠的双侧子宫组织,进行包埋切片,并依次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统计腺体数量、计算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以及评估CK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来综合评价UC-MSCs在治疗宫腔粘连中的效果。结果:LSD-t检验和Dunn’st检验分析:相较于模型组,正常组与UC-MSCs治疗组的HE染色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加(F=86.361,P<0.001),腺体数目也显著增长(F=81.639,P<0.001);在MASSON染色中,与模型组对比,UC-MSCs治疗组显示出纤维化程度的显著降低(F=50.151,P<0.001);此外,正常组与UC-MSCs治疗组的CK染色平均光密度相较于模型组均有明显提升(F=10.326,P=0.002)结论:UC-MSCs可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和腺体的数量,降低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提高角蛋白阳性表达率,促进子宫内膜组织修复,恢复其部分功能,起到治疗宫腔粘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