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多功能森林 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理念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以其综合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被公认为是地球上至关重要的生物体系之一.然而,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导致系统频繁受损,丧失其多功能性.多功能森林是指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森林体系,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阐述了生态修复的基本理念和多功能森林的特征,详细探讨了各类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森林多功能性恢复评估指标与方法.
关键词: 香菇 脱毒剂 酶活 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 为了解决9608香菇种植出现的种性退化问题,以PDA培养基为对照,研究6种脱毒剂处理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及LeV-HKB病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病毒唑、1.5片黄连素、1片黄连素、金银花、香菇多糖处理的香菇菌丝生长速度分别提高9.33%、1.80%、4.76%、2.44%、0.39%,而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处理的香菇菌丝生长速度分别降低了5.26%和14.62%;与对照相比,脱毒处理后菌丝漆酶活性显著提高;病毒唑、1.5片黄连素、1片黄连素、金银花以及香菇多糖处理后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9.19%、31.08%、11.49%、10.81%、2.70%,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处理后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了22.97%、0.68%。在所有处理中,菌丝生长速度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均为病毒唑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不同培养基生长菌丝的RT-PCR与qRT-PCR检测结果表明,病毒唑处理基本不含LeV-HKB病毒。综上,病毒唑处理可显著提高香菇菌丝生长速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清除LeV-HKB病毒,该处理方式可为香菇9608优质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 刺参 循环水养殖系统 高通量测序 养殖水体 沉积物
摘要: 为研究刺参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微生物组成,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刺参循环水养殖系统不同月份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菌群特征。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刺参循环水养殖池塘中水体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大于沉积物,且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发现,沉积物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水体(P<0.001),沉积物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水体(P<0.05);沉积物中Lutibacter和假鲁杰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水体样本(P<0.05)。不同月份水体中微生物在门水平上存在差异,其中蓝细菌门在5月份(W517)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unidentified_Bacteria和绿弯菌在7月份(W075)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在属水平上差异,十八杆菌属和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在5月份(W517)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弓形杆菌属在7月份(W075)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海生杆菌属和冰居菌属在9月份(W913)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不同月份沉积物微生物在门水平上也存在差异,其中蓝细菌门在9月份(P91322)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在属水平上差异,冰居菌属、unidentified_Flavobacteriaceae和十八杆菌属在5月份(P51722)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弓形杆菌属和噬琼胶菌属在7月份(P07522)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在9月份(P91322)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不同月份间水体及沉积物中优势属均有不同,实验结果可为今后刺参循环水养殖生产中微生物制剂合理利用,刺参健康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岔路黑猪 断奶应激 病毒组 微生物组
摘要: 旨在通过16S rDNA测序和宏病毒组测序探究岔路黑猪断奶前后肠道菌群和病毒组变化及其相关性。采集岔路黑猪断奶前7 d和断奶后7 d直肠粪便,利用16S rDNA测序和宏病毒组测序结合的方法对仔猪断奶过渡期间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断奶前相比,断奶后粪便菌群丰富度指数显著提高(P<0.05),β多样性分析表明菌群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黏液乳杆菌属(Limosi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宏病毒组测序表明,断奶前后粪便病毒组的α多样性无显著变化,但病毒结构具有显著差异(P<0.05),断奶后有尾噬菌体纲(Caudoviricetes)和微小噬菌体科(Microvirid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且,噬菌体分别与特定的细菌群落显著相关,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科(Akkermansiaceae)与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家族噬菌体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5)。综上表明,断奶应激改变了岔路黑猪仔猪粪便菌群和病毒组的组成和结构,并揭示了粪便菌群和病毒组的相关性,有利于促进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 盐蚕豆虫 Montagnes模型 摄食率 出生率 转换效率 死亡率
摘要: 为探究温度对盐蚕豆虫(Fabrea salina)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基于Montagnes种群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在15、25、35 ℃下,盐蚕豆虫摄食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牟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Montagnes模型适用于评估不同温度对盐蚕豆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盐蚕豆虫的最大摄食率(Imax)总体上呈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35 ℃时投喂普通小球藻盐蚕豆虫的Imax为最大值5.832×104ind./h,15 ℃杜氏盐藻组的Imax为最小值9.150 ×102ind./h。4种饵料投喂下盐蚕豆虫的最大出生率(Bmax)总体上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35 ℃时投喂等鞭金藻组的Bmax为最大值1.764 1/d,15 ℃投喂普通小球藻的盐蚕豆虫的Bmax为负,这说明,15 ℃会限制盐蚕豆虫的生长和摄食等活动,35 ℃会促进盐蚕豆虫的摄食和生长。盐蚕豆虫摄食杜氏盐藻时在35 ℃的转换效率最高并在饱和饵料浓度下的最小死亡率(Dmin)也最大。25 ℃下杜氏盐藻组的转换效率(e)相对其他3种被捕食者的高,最小死亡率(Dmin)最小,可作为大规模高密度培养盐蚕豆虫的条件。盐蚕豆虫对温度耐受范围相对较高,使其可以成为优良的饵料生物。
关键词: 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 異體血液幹細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allo HSCT) 伺機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摘要: 巨细胞病毒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移植後常见的伺机性病毒感染之一,且可能并发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指引依照临床情境可行性给予初级预防(primary prophylaxis)、先发治疗(preemptive treatment)以及标准治疗(CMV disease treatment)之建议,依照病人实际状况以及可能副作用、抗药性给予药物选择建议。
关键词: 乳腺癌 芳香烃受体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化疗敏感性 MYC基因
摘要: 目的:研究芳香烃受体(AH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药物敏感性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HR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生存期的关联。利用基因敲低和过表达技术构建AHR表达变化的乳腺癌细胞系,并采用CCK-8实验、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评估AHR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分子机制。此外,利用AHR激动剂6-甲酰基吲哚并[3,2-B]咔唑(FICZ)研究外源性激活AHR对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AHR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155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进行统计分析也显示AHR高表达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P<0.05)。AHR基因敲低促进细胞增殖(P<0.05),过表达抑制增殖(P<0.05)并促进凋亡(P<0.05)。外源激活AHR增强乳腺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P<0.05)。AHR可与MYC基因启动子结合,抑制MYC表达(P<0.05),从而影响乳腺癌的进展。结论:AHR在乳腺癌中通过调控MYC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外源激活AHR可能成为提高乳腺癌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 高效液相尺寸排阻色谱 差示扫描荧光法 猪瘟病毒 E2蛋白 疫苗
摘要: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E2蛋白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尺寸排阻色谱(high-performance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HPSEC)检测方法,筛选最优的稳定体系来提高CSFV E2蛋白稳定性。通过优化流动相组分来确定最佳的检测条件,结合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特征色谱峰进行鉴定,对方法的专属性、重复性、精密度、线性关系、检测限和定量限进行了验证。应用建立的方法对CSFV E2蛋白抗原以及疫苗成品进行检测。通过差示扫描荧光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fluorimetry, DSF)筛选缓冲液的种类、pH和盐离子浓度,进一步对糖类、氨基酸类和醇类稳定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选择20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能获得最佳柱效。在保留时间18 min时出现抗原特征色谱峰,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为CSFV E2蛋白。建立的方法可特异性检测CSFV E2蛋白,而空白对照没有出现吸收峰。6次CSFV E2蛋白重复进样的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0.74%,检测方法的重复性良好。不同实验人员在不同时间对两个不同浓度的CSFV E2蛋白样品进行重复检测,RSD均小于2%,方法的中间精密度良好。CSFV E2蛋白倍比稀释后检测,峰面积与蛋白浓度的回归方程的R2为1.000,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检测限为14.88 μg/mL,定量限为29.75 μg/mL。应用此方法对3批CSFV E2蛋白抗原以及3批疫苗成品的抗原含量检测结果与2,2'-联喹啉-4,4'-二羧酸法(bicinchoninic acid, BCA)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可对CSFV E2蛋白抗原以及疫苗成品抗原含量进行精准测定。通过DSF法筛选,最优的缓冲液为pH 8.0的50 mmol/L Tris-HCl,在缓冲体系中添加糖类和醇类稳定剂能进一步提升CSFV E2蛋白的稳定性。建立的HPSEC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和重复性良好,能对CSFV E2蛋白含量进行精准测定,有望在猪瘟E2疫苗质量控制上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提高CSFV E2蛋白稳定性的策略,通过DSF法筛选到最优的缓冲液和稳定剂,对猪瘟E2疫苗稳定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表面抗体 免疫 托幼儿童 学生 普查
摘要: 目的:了解浙江省桐庐县托幼儿童(3~6岁)中小学生体内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水平,评估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为桐庐县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借助2023年桐庐县城乡居民健康体检项目开展普查,在体检时采集托幼机构儿童指尖血样本,中小学生静脉血样本,通过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试剂(乳胶法)定性检测血液中抗-HBs水平(阳性+/阴性-),分析不同学龄组抗体阳性率水平差异。结果:2023年4月1日―6月30日,调查托幼儿童11 973人,中小学生40 946人,共52 919人,检出抗-HBs阳性率为39.74%。托幼儿童阳性率最高,占60.20%。年龄与抗-HBs阳性率呈负相关(P<0.001)。未观察到抗-HBs阳性率存在明显性别差异。桐庐县农村地区抗-HBs阳性率高于城镇地区,小学1~3年级、4~6年级、初中、高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桐庐县托幼儿童及中小学生体内抗-HBs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阳性检出率相对偏低。建议加强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乙肝抗体水平监测和健康宣教,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应及时开展补种。
关键词: 涪江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水质 多样性
摘要: 为探究涪江下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水质空间现状,于2023年9月在涪江下游设置18个采样断面开展浮游生物调查与分析,并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指数(J)及Margalef指数(D)综合评价水质受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涪江下游共分布有浮游植物8门74属195种,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主,占47.69%;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4.23×104个·L-1,平均生物量为2.0814 mg·L-1;H′、J及D的平均值分别为2.94、0.84、7.10。浮游动物共分布4门53属118种,以轮虫类(Rotifera)为主,占44.07%;密度与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9个·L-1、0.0249 mg·L-1;H′、J、D的平均值分别为2.6779、0.8740、5.1471。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NH3-N的影响。浮游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各段水体污染程度为清洁至轻度污染。水体理化指标结果显示,水质处于Ⅰ~Ⅲ类水,Ⅱ类水居多。建议后期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流域水生态环境监管与保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