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滴灌
漫灌
灌水定额
农田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类型
盐分运移
摘要:
为比较干旱区长期不同灌溉模式及灌溉量对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盐分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4月分别对漫灌麦田、林地,滴灌棉田、苜蓿地,无灌原始荒漠、撂荒地进行了土壤剖面挖掘,用土钻法以20 cm为间隔取0~100 cm剖面土,对其土壤盐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原始荒漠及5年撂荒地土壤剖面的含盐量(15.82 g∙kg^(-1)和2.83 g∙kg^(-1)),长期滴灌与漫灌显著降低了土体盐分,其中漫灌林地和麦田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17 g∙kg^(-1)和1.13 g∙kg^(-1),滴灌棉田和苜蓿地的含盐量分别为1.33 g∙kg^(-1)和0.92 g∙kg^(-1)。此外,在林地和棉田长期灌溉量一致(4500 m^(3)∙hm^(-2))的情况下,滴灌棉田的含盐量高于林地,且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在苜蓿地和麦田长期灌水量一致(6000 m^(3)∙hm^(-2))的情况下,麦田的土壤含盐量略高于苜蓿地,但两者无显著差异。在不考虑灌溉方式的情况下,土壤含盐量及分布与灌溉定额和植被类型有关,土壤含盐量顺序为苜蓿地<麦田<林地<棉田。研究表明:在地下水埋深约7 m的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长期滴灌与漫灌均加速了土壤盐分的淋洗,年平均4500 m^(3)∙hm^(-2)的灌溉量即能促使0~100 cm的土体空间呈现良好的非盐渍化环境。当灌溉量相同时,灌溉模式不再是影响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因素,0~60 cm土体盐分分布主要取决于植被类型差异;当灌溉模式相同时,0~100 cm土体盐分分布不再受灌溉方式支配,更多取决于灌溉量,灌溉量高能促进土壤盐分淋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