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避瘟解毒颗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网络药理学
免疫调节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避瘟解毒颗粒(Biwen Jiedu Granules,BWJD)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组方药材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用GeneCards数据库查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靶点,将二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VIA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络富集分析。构建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检测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指数、血常规、血清及组织中免疫因子水平。结果获得BWJD药物靶点259个,疾病靶点2284个,交集靶点98个,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获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核心靶点。基因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药物增强免疫功能主要是通过TNF、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等信号通路发挥协同调节作用。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BWJD能显著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胸腺指数和血常规,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水平和脾、胸腺中TNF-α、IL-1β的含量,提高脾和胸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论避瘟解毒颗粒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发挥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