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重症
风险因素
预测
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
摘要: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临床特征,筛选有助于重症化预测的风险因素,为临床分层管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43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型结果分成轻症组(344例)、重型组(70例)和危重型组(16例)。另外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由非重型进展为重型分为无进展组(203例)和重型进展组(53例)。比较分析不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化进展的风险因素和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性能。结果:发热(70.5%, 303/430)和咳嗽(51.9%, 223/430)是所有组别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重型组和危重型组中男性、发热、咳嗽、乏力、气促、合并疾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异常的比例均高于轻症组(
χ2=16.48、21.24、8.19、23.54、19.50、13.95和8.35,
P值分别为<0.001、<0.001、0.017、<0.001、<0.001、<0.001和0.015)。轻症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IL-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酐(Cr)和D-二聚体的中位数水平分别为1.83 pg/mL、8.99 pg/mL、6.59 mg/L、0.034 ng/mL、207.0 U/L、25.0 U/L、65.0 U/L、60.0 μmol/L和0.33 μg/mL,均低于重症组和危重症组(
H=36.44、57.06、75.40、69.23、20.50、32.38、14.01、25.84和39.81,
P均<0.001)。另外,危重型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为4.15×10
9/L,明显高于重型组和轻症组;重型组的ALT中位数水平为28.5 U/L,也高于轻症组(
H=11.57和23.95,
P值分别为0.003和<0.001)。轻症组从发病至抗病毒的时间[(4.1±3.7) d]和病毒核酸阳性时间[(13.2±8.2) d]均低于重型组和危重型组(
F=9.20和23.50,
P均<0.001)。COVID-19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4%, 23/430)和急性肝损伤(4.4%, 19/430),其次是急性肾损伤(2.3%, 10/430)、感染性休克(0.9%, 4/430)和心肌炎(0.9%, 4/430)。危重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31例次),其次为重型组(22例次),3组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7.61、56.77、91.84、104.47和58.55,
P均<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由性别、年龄、发病至抗病毒的时间、最高体温和IL-6五个因素组成的"MAATI"模型预测重症化发生风险的AUC值为0.800,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4.5%和84.4%。
结论:重型组和危重型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并发症与轻症组存在差异。由性别、年龄、发病至抗病毒的时间、最高体温和IL-6水平构建的重症化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