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恢复期
免疫紊乱
动物模型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可复制、高度模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恢复期患者的小鼠模型。方法 将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后第1、3、7、10天组,共5组(n=6),感染组小鼠予SARS-CoV-2病毒棘突(Spike,S)蛋白原液气管滴注进行感染,分别于感染后第1、3、7、10天取材,依次标记为D1S组、D3S组、D7S组、D10S组;对照组(N组)进行假手术,第10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S蛋白与肺组织ACE2受体结合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的肺组织病理,RT-qPCR测定小鼠肺组织中IL-4、IL-6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Th17/Treg、Th1/Th2细胞比值、DC细胞中cDC、pDC、CD80^(+)、CD86^(+)细胞比例。结果 荧光双染色结果提示S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可在气道上皮细胞中位置重合;HE染色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D1S组小鼠肺部组织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变性、塌陷,肺泡损伤,伴间质水肿和炎性浸润,而D3S、D7S及D10S组小鼠则呈现逐渐恢复的状态,D10S组小鼠肺组织相较于对照组还存在一些轻微的病理损伤;与N组比较,IL-4 mRNA含量在D1S组小鼠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D10S组小鼠肺组织中明显升高(P<0.01),而IL-6 mRNA含量在D1S组小鼠显著升高(P<0.01),且在D3S组及D10S组有所降低(P<0.01),但D10S组小鼠IL-6 mRNA水平相较于N组仍有升高(P <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N组比较,D10S组小鼠Th17/Treg显著增加(P<0.01)、Th1/Th2比值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N组,D10S组小鼠中cDC、CD80^(+)、CD86^(+)细胞比例均有所减少(P<0.05),而D10S组小鼠pDC细胞比例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D10S组小鼠肺部病理、炎症因子、免疫细胞相关指标变化符合NCP恢复期的临床特征,S蛋白滴鼻可模拟NCP小鼠模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NCP恢复期患者仍存在机体损伤及免疫功能紊乱等问题,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机体损伤的长久性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