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人体舒适度指数
PM2.5
空气清洁度指数
噪声
摘要:
【目的】评价干旱半干旱区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益,旨在为植被群落结构的最优配置模式提供数据支持,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1年不同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天,在7∶00—19∶00对5种不同结构绿地及对照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PM2.5、空气正负离子以及噪声等指标进行实地监测,分析变化特征并评价环境效益。【结果】人体舒适度(ⅠCHB)季节日变化与季节均值主要表现为较舒适(Ⅴ)、偏热(Ⅵ)、舒适(Ⅳ)、冷(Ⅱ)等级;同一季节不同结构绿地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PM2.5呈“上午高,下午低”的状态,15∶00—19∶00出现监测时段最低值;冬季、夏季PM2.5均值分别表现最高、最低;PM2.5日变化及季节变化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II级标准。春季、夏季、秋季18∶00—19∶00,冬季7∶00—8∶00空气清洁度指数(CI)达到容许(D)及以上;不同季节均值等级分别为C~D、B~C、B~C、C~D,对照点均值为D;冬季灌草型均值最高,其他季节乔灌草型均值最高。冬季噪声均值在Ⅰ~Ⅲ,其他季节噪声均值在Ⅰ~Ⅱ,同一季节多层结构绿地噪声较低;秋季、冬季不同结构绿地噪声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结论】PM2.5为影响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效益的主要因素;春季灌草型,夏季、秋季、冬季乔木型环境效益综合得分最高。建议公园管理部门实行季节性绿地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结构绿地的环境效益表现,建立科学合理的绿地更新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