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低温高浊
隧道施工废水
悬浮物
混凝
响应面法
摘要:
对传统混凝法处理低温高浊隧道施工废水出水中仍含有高浓度悬浮物,无法满足现行排放标准的问题,采用复配高效混凝剂(P29-PAFC)进行混凝效果研究。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了P29-PAFC投加量、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和沉淀时间等因素对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依据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原理,探究P29-PAFC投加量、PAM投加量、沉淀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顺序为P29-PAFC投加量>PAM投加量>沉淀时间;在P29-PAFC投加量为35.99 mg/L,PAM投加量为2.69 mg/L,沉淀时间为12.45 min的最佳条件下,悬浮物去除率为96.47%,与预测值(95.73%)基本吻合且相对偏差为+0.74%。由此可以看出,BBD优化模型预测与实际处理效果基本一致,P29-PAFC投加量和PAM投加量是去除悬浮物的主要控制因素。本研究使用的实验方法具有处理工艺简单、效果稳定、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可为实际隧道施工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