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渤海
溶解氧
季节变化
海水温度
层结
摘要:
基于渤海两观测站点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的定点连续观测数据,本文研究了该区域底层溶解氧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两观测站点底层溶解氧浓度及其变化速率均呈现季节变化规律:溶解氧质量浓度冬季(10.26~15.36 mg/L)或春季(10.84~15.65 mg/L)最高,秋季(3.46~10.76 mg/L)次之,夏季(1.78~11.12 mg/L)最低;溶解氧质量浓度变化速率夏季最快,约为–0.06~–0.08 mg/(L·d)。进一步分析表明:春季到夏季,受底层海水温度升高和水体层结增强的共同影响,底层溶解氧浓度降低;夏末到秋季,由于底层海水温度降低和水体层结减弱,底层溶解氧浓度升高。近岸浅水区发生的大风过程会使底层溶解氧浓度快速升高至过饱和状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会对底层溶解氧浓度的变化产生一定影响:春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使底层溶解氧饱和度达到全年最高值,最高可达137%;夏季,底层水体的耗氧过程使底层溶解氧浓度降低至不饱和状态,最低可降至21%。2022年7月底,观测数据记录到唐山外海的低氧现象,溶解氧浓度最低值仅1.78 mg/L,这与水体层结和底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耗氧增强有关。本研究首次使用渤海底层溶解氧的长期定点连续观测数据,旨在为探讨渤海底层低氧的演化过程和控制机制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