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六价铬化合物
职业接触
接触-反应关系
生物监测
接触限值
摘要:
目的分析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接触人群周围全血铬水平与肺功能、遗传损伤指标间的接触-反应关系,提出可溶性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接触人群的全血铬生物接触限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接触人群动态队列中某企业2010—2017年515名铬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计量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918次观察结果和队列中的基线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肺功能检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全血铬水平、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的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测定的周围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MNF)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的线粒体DNA拷贝数(mtCN)。结果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近30年国内外六价铬化合物生物监测相关研究逐年增加;其中,全血铬水平可较好地反映六价铬化合物的职业接触情况。六价铬化合物接触人群动态队列中,男性、女性人群总体全血铬水平几何均数分别为2.77和1.79μg/L。当全血铬水平为6.00μg/L时,全血铬水平与肺功能指标、遗传损伤指标的接触-反应曲线均出现转折节点;其中,自然对数转换的全血铬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降低0.05 L、1秒率降低0.67%,呼气峰值流量降低0.15 L/s,最大呼气中期流量降低0.09 L/s,MNF增加0.149‰,尿8-OHdG增加0.090μg/g,mtCN增加0.013。当全血铬水平>6.00μg/L时,尿8-OHdG、MNF和mtCN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高(P值均<0.01)。结论全血铬水平可作为可溶性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接触的生物标志物;初步提出可溶性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接触人群全血铬的生物接触限值为6.00μ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