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C-H-O同位素
苗儿山
上小地
摘要:
苗儿山矿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基地,其中位于矿田中部的上小地地区近年来实现找矿新突破,发现大规模铀矿体群。为探究其矿床成因,文章选取与铀成矿相关的石英、紫黑色萤石、方解石等脉石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分析,揭示上小地地区成矿流体的性质与来源。研究结果显示,上小地地区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的水溶液型包裹体(WL型),少部分为纯液相包裹体(W型),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少量为CH_(4)、H_(2)S。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依次为272.2~322.5℃(中位数值为300℃)、158.6~329.4℃(中位数值为239.3℃)和150.2~189.9℃(中位数值为170℃),盐度区间分别为0.35%~2.24%NaCl_(eqv)、0.18%~7.31%NaCl_(eqv)和0.18%~6.16%NaCl_(eqv)。成矿流体逐渐由中高温、低盐度、中等密度的NaCl-H_(2)O体系演化为低温、低盐度体系,且成矿环境为中-低压、浅成深度。C-H-O同位素分析指示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δ^(13)C_(PDB)值和δ^(18)O_(SMOW)值呈正相关,温度降低和水岩反应是导致铀沉淀的主要因素。上小地地区铀的迁移形式包括碳酸铀酰和氟铀酰络合物,受大气降水和水岩反应影响,流体减压沸腾导致铀的卸载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