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赤铁矿成因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桃坑铀矿床
摘要:
桃坑铀矿床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兴国铀矿化集中区,是该地区重要的铀矿床之一。桃坑铀矿床矿化发育于花岗岩岩体中,同时也在白垩系红盆中发育,前人对该矿床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其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尚不清晰。赤铁矿是发育于热液型铀矿床中常见矿物,与铀成矿具有密切的关系。文章以桃坑铀矿床赤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讨论赤铁矿成因及其对成矿流体性质的指示意义,为揭示矿床成因和下一步找矿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岩相学研究表明,桃坑铀矿床赤铁矿形态多样,其中沉积成因的赤铁矿呈粒状、肾状,热液成因的赤铁矿形貌受裂隙或交代其他矿物影响,呈微晶状、板状、多孔状、细脉状、面状、球状,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赤铁矿主要呈脉状和面状;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桃坑铀矿床赤铁矿整体呈现微富集轻稀土元素,贫重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具有Ce、Eu负异常,表明成矿流体是由大气降水和深部热液混合形成;赤铁矿中P含量相对较高,且Th/La值大于1,说明赤铁矿形成时流体具有富F和P特点,并随着水-岩反应的进行,流体向偏碱性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