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流体演化
东天山
小尖山金矿床
摘要:
小尖山金矿床产于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南缘,对该矿床流体特征和矿床成因类型了解较少。矿区普遍发育低绿片岩相变质,矿床由多条走向为100°~120°的陡倾斜蚀变岩型矿体组成,金平均品位3.11×10^(-6)~24.99×10^(-6);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黄铁矿-磁铁矿-绿泥石-绢云母-石英阶段;(2)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石英-绿泥石阶段;(3)石英-方解石-贫硫化物阶段。本文通过对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脉内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与氢氧同位素研究分析,发现矿床主要发育H_(2)O-CO_(2)及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从早至晚成矿过程中流体内CO_(2)包裹体逐渐减少,气液两相包裹体内气液比逐渐减小。各成矿阶段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从早至晚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16.9~396.4℃、183.1~319.2℃与145.1~220.8℃;成矿流体盐度分别为1.40%~10.11%NaCleq、1.91%~11.22%NaCleq与1.63%~6.74%NaCleq,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NaCl-H_(2)O-CO_(2)体系,并经历了从中温、中盐度流体向低温、低盐度流体的演化过程;成矿早阶段流体的δD_(V-SMOW)值为-22.550‰,δ^(18)O_(水)值为9.44‰,指示变质水成因;成矿晚阶段δD_(V-SMOW)值介于-41.913‰~-34.796‰之间,平均值为-37.413‰,δ^(18)O_(水)值介于1.99‰~3.98‰之间,平均值为2.99‰,指示混合水成因,但接近变质水;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成矿早阶段至晚阶段具有从变质水向混合水演化的特征。综合分析,小尖山金矿床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其成矿模式为早期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变质流体在运移过程中萃取岩石中成矿物质,形成含金成矿流体,并在糜棱岩面理等裂隙处发生结晶作用,导致金的初步富集;晚期地壳快速抬升,地质体由韧性变形向脆-韧性、脆性变形转变,伴随有花岗岩脉的侵入,变质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从流经岩石中淋滤萃取金等成矿物质,形成含矿流体,岩浆水、大气降水的混入以及深度、压力的降低使得流体内的成矿物质在裂隙或断层发育的有利地段卸载沉淀,形成金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