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表面张力
固液界面
浸润性
流体定向传输
微纳加工
摘要:
自然生物独特的表面浸润性为人造超润湿性仿生表面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研究者从生物表面浸润性机理出发,逐步揭示出了固液界面浸润性的影响因素,结合现代微纳制备工艺,成功开发了多种仿生超浸润性表面,并初步探索了其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基于此,可实现界面液体定向传输的超润湿性表面在水雾收集,油水分离,微流控,电能采集,增强传热和传感器等方面都展示出了独特的优势。然而,在各种不同的界面液体动态操控形式中,对固液界面的动态相互作用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由此引发的,涉及界面上液体定向传输中的液滴极限驱动效率,浸润性调控新策略,界面液体定向传输新应用等诸多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影响固液界面浸润性的三个因素—外场介入,表面能改性和微纳结构,利用相应的浸润性调控方法,分别制备了三种能实现液体定向传输的功能表面,重点研究了不同方式中的流体定向传输机理和界面上流体操控规律,实现了基于介电润湿调控的极限效率液滴驱动,提出了利用织物表面能改性,通过机械拉伸调控浸润性的新策略,探索了基于微结构浸润性调控的自吸式界面太阳能蒸发器的新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通过介电润湿浸润性调控,制备了一种利用电场驱动的液滴定向传输器件。单极板数字微流控芯片是一类开放式的液滴操控芯片,具有进样取样方便和表面污染易于清理等诸多优点,但却存在驱动效率较低、液滴操控不够稳定等问题。本文基于介电润湿动态行为的研究与分析,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对液滴驱动性能的定量评估。在理论上,计算出相邻电极上外界电压施加的最佳时间间隔,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液滴驱动效率。实验上,通过搭建液滴驱动的系统平台,实现了液滴在不同路径上的连续定向传输和液滴的载物传输,展示了极好的液滴连续定向操控稳定性。本工作为提升单极板数字微流控芯片上液滴驱动效率提供了新方法,对提升液滴的驱动效率和操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2)利用织物表面能改性,通过机械拉伸进行浸润性调控,制备了一种可调谐的油水分离膜。针对当前油水分离速度无法动态调谐、油水分离膜堵塞失效等实际问题,本文提出对可拉伸织物进行表面能改性,制备出了具有不同超浸润性的可拉伸油水分离膜,实现轻油(ρ>ρ)和水与重油(ρ<ρ)和水的分离。在此基础上,细致研究了织物衬底拉伸对浸润性和液体定向穿透的影响规律。在油水分离应用中,通过织物拉伸改变分离膜表面结构周期和孔径尺寸,不仅实现了油水分离速度的调谐,还实现了固体杂质堵塞物的自疏通性能,这对油水分离效率的提升和实际工程应用意义重大。(3)通过微结构进行浸润性调控,制备了一种具有水定向自输运功能的结构化表面太阳能蒸发器。基于多孔材料的界面太阳能蒸发器面临受热面积小、水供给不足和积盐堵塞等问题,难以实现工程应用。本文基于微结构浸润性调控,制备了一种结构化流体定向传输表面,用于太阳能蒸发器的研制。通过3D打印和软光刻技术构建了具有各向异性的倒金字塔形PDMS微凹槽阵列(离散的各向异性)的表面,并通过在PDMS材料中掺杂石墨烯粉赋予其优异的光热性能。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太阳能蒸发器,不仅实现了自吸式的水定向传输,保证了充足的水供给,还可以实现高效的光热转化。基于结构化表面的太阳能蒸发器展现了优异的海水脱盐净化效果和酸性污水净化能力。该方法对界面太阳能蒸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