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嗅觉表象能力
嗅觉记忆
表象时长
表象生动度
f MRI
摘要:
心理表象是指在没有直接感官刺激下,在特定模式(如视觉、听觉、动觉等)下的感知过程。表象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是心理表象的生动度,表象能力便主要是通过表象生动度来体现的。嗅觉表象则是指在没有外界气味刺激触发下的嗅觉感知过程,相比其他心理表象,嗅觉表象是最不生动的,且在人群中嗅觉表象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有关其背后的认知机制探究较少,以往研究并未直接探究不同嗅觉表象能力个体的嗅觉功能和嗅觉记忆的差异以及想象时长对其生动度和大脑激活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将通过三个子研究来考察嗅觉表象的心理和神经机制。研究一通过问卷量表、嗅觉功能测试以及嗅觉记忆任务范式,对嗅觉表象能力与嗅觉功能和嗅觉记忆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一的有效被试为60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35名,年龄范围为18至25岁。在研究一中使用嗅觉表象生动度问卷对被试进行高、低嗅觉表象能力个体分组,以探索不同嗅觉表象能力个体的嗅觉功能和嗅觉记忆的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高、低嗅觉表象能力个体在嗅觉功能测试和嗅觉记忆任务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嗅觉重要性问卷和气味意识问卷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二通过设计不同表象时长(长时8秒和短时2秒)的嗅觉想象任务,就嗅觉表象时长对不同嗅觉表象能力个体表象生动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对不同表象任务的生动度与嗅觉问卷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二的有效被试与研究一的被试相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长时与短时嗅觉想象任务中,高、低嗅觉表象能力个体的想象生动度均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在低嗅觉表象能力个体中,长时与短时嗅觉想象任务的想象生动度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而在高嗅觉表象能力个体中则不存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长时、短时嗅觉想象生动度之间的差值与嗅觉重要性问卷的关联子量表呈显著负相关。研究三采用了与研究二相似的研究方法,以便进一步验证研究二的结果,同时使用f MRI技术对不同嗅觉表象能力个体嗅觉表象过程的脑激活机制进行探索。研究三的有效被试为49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34名,年龄范围为18至25岁。行为数据结果显示,在短时(2秒)嗅觉想象任务中,低嗅觉表象能力个体的想象生动度低于高嗅觉表象能力个体。脑成像结果显示,相比短时(2秒)嗅觉想象,个体在长时(8秒)嗅觉想象时额上回和楔前叶的激活更强;与高嗅觉表象能力个体相比,低嗅觉表象能力个体在嗅觉想象任务中右角回延伸到楔前叶区域表现出更强的大脑激活,且在短时嗅觉想象任务中,其左侧补充运动区和右侧额上回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脑激活。综合三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主观嗅觉表象能力较高的个体的嗅觉表象生动度更高;随着表象时长的增加(8秒对比2秒),所有个体的嗅觉表象生动度增加(研究二、研究三)。(2)主观嗅觉表象能力与嗅觉功能、嗅觉情景记忆和嗅觉工作记忆不相关,但和嗅觉重要性及气味意识的得分呈正相关(研究一)。(3)f MRI结果显示,相比高嗅觉表象能力个体,低嗅觉表象能力个体在嗅觉想象任务中右角回延伸到楔前叶区域表现出更强的大脑激活。此外,低嗅觉表象能力个体,在短时嗅觉想象任务中,左侧补充运动区和右侧额上回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脑激活(研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