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芽胞杆菌
杀线虫活性
生防细菌
摘要:
[目的]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的传播速度快,寄主范围广泛,且具有强烈的致病性,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控制其危害,室内筛选防治象耳豆根结线虫的高效芽胞杆菌,并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离体杀线虫试验筛选具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同时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生防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丝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活性进行检测,进一步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筛选到6株效果较好的芽胞杆菌,分别为菌株3313-1、1021-4、752-3、2968-1、755-2、1439-1。综合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分别鉴定菌株3313-1、2968-1和1021-4为蕈状芽胞杆菌(B. mycoides),菌株1439-1为耐盐芽胞杆菌(B. halotolerans),菌株755-2为蜡样芽胞杆菌(B. cereus),菌株752-3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 thuringiensis)。6株菌的发酵液处理后的线虫校正死亡率均大于80%,其发酵滤液处理后的线虫校正死亡率均大于60%。而且,六者均具有水解蛋白的活性,其中菌株3313-1、1021-4、752-3还能产生丝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盆栽试验结果表示,6株菌株的根结指数均显著小于空白对照(P<0.05),且与阳性对照(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相差不大,各菌株的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菌株1439-1和752-3的防治效果与阳性对照相比表现较好,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1.70%和72.45%。[结论]本试验从9份土壤样品中成功分离出169株芽胞杆菌。通过利用菌株发酵液和发酵滤液对J2幼虫进行触杀试验,最终筛选出6株在离体杀虫和实际应用中防效均较为良好的芽胞杆菌。为后续杀线虫活性成分的分离及杀线虫机理研究与未来研制开发杀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微生物产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