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围垦活动
沉积物
磷形态
内源释放
生物有效磷
释放风险
江汉平原
沉湖湿地
摘要:
人类围垦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围垦活动对沉积物磷形态赋存特征及其释放风险的影响尚不明晰。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对认识沉积物磷内源释放,加强区域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汉平原典型沉湖湿地为例,在连续提取湖区(G1)和围垦区(G2)沉积物磷形态的基础上,对比识别影响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重要因素,并结合等温吸附热力学实验分析沉积物磷的释放能力。结果表明:(1)人类围垦对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物有效磷上。围垦后沉积物含水率下降,导致G1和G2沉积柱中可交换态磷存在极显著差异;低pH和高氧化还原环境使铁氧化物中无定形氧化铁向结晶态氧化铁转化增加,造成沉积物对铁结合态磷(Fe-P)吸附减弱,G2沉积柱中Fe-P空间异质性更强(含量是G1的1.52倍);围垦后人类活动复杂,有机磷在表层大量累积(占总磷含量的51%),新鲜度指数表明期间存在更剧烈的微生物作用。(2)吸附热力学实验表明,相同沉积环境下,G2钻孔沉积物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饱和度仅为0.726 mg/g和10.6%,低于G1沉积物;平衡吸附浓度为0.378 mg/L,高于G1沉积物。说明围垦后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风险增加,“磷源”特征更加明显,建议在此类区域加强对内源磷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