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矿物学
斑岩-矽卡岩型
钼钨矿床
磁铁矿
LA-ICP-MS
成因类型
东秦岭
钼多金属成矿带
摘要:
夜长坪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位于东秦岭钼多金属成矿带,保存了完整的矽卡岩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的重要信息。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镜下鉴定,将夜长坪钼钨矿床中的磁铁矿划分为3种类型:晚矽卡岩阶段形成以他型粒状或以聚合体形式与黑云母、绢云母、黏土等矿物共生的Mt1型磁铁矿;氧化物阶段形成半自形至自形与石榴子石、透闪石、阳起石等矿物共生的Mt2型磁铁矿;呈稠密浸染状与辉钼矿等硫化物共生,或产出在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中的Mt3型磁铁矿。电子探针及LA-ICP-MS原位测试分析结果显示:Mt1~Mt3型磁铁矿FeO平均含量逐渐升高,Mt1型磁铁矿富Si、Mg、Na等元素,具有最高的V、Cr、Ti、Al和Mo含量。Mt2型磁铁矿Ti元素含量明显降低,Si含量略有下降,具有最高含量的Mg和Mn。Mt3型磁铁矿中Ti、Si、Na、Ca元素含量均最低。磁铁矿元素变化特征显示,Fe元素易被Si、Ca、Al等元素替换;随磁铁矿的结晶,成矿流体中逐渐富集Mo等成矿元素。磁铁矿成因判别图解显示,Mt1型磁铁矿与另外2种磁铁矿形成物质来源略有不同,Mt1型磁铁矿更偏向于岩浆热液成因,Mt2型磁铁矿和Mt3型磁铁矿则更偏向于变质热液成因,随着Mt2型磁铁矿的形成,赋矿围岩参与成矿的程度逐渐增强。从早期较高温的Mt1型磁铁矿至晚期较低温的Mt3型磁铁矿,V和Ti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流体-岩石作用程度判别图解显示交代作用逐渐增强。因此,在夜长坪钼钨矿床氧逸度的变化和流体-岩石作用程度的逐渐增强是控制成矿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