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关系
确定性
不确定性
摘要: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与经典话题。从是否为“真问题”,到“出现了什么问题”,再到“如何解决问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探讨,具有复杂性和持续性。如今,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指导的局限性,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需求的有限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中的认识偏差与实践失误,都在消磨教育理论的价值,激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矛盾。
从生成论的角度,教育理论可产生于实践,也可生成于思辨。教育实践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教育理论涉及范围的指向性,都表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具有不确定性的前提。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自然科学对不确定性视角的重提,哲学领域从确定性范式转向不确定性范式,这些都为重新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提供了学术增长点。现实层面,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处于不确定性极强的“乌卡时代”,其发展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全面认识不确定性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意义,如何重新审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不确定性,是亟待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秉承“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应如何”的研究思路,采用文献研究法、解读式内容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的研究方法,围绕“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不确定性”核心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首先,聚焦于“不确定性”,基于历史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为梳理重点,澄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不确定性的先赋条件。其次,以田野调查证据为基础,结合不确定性的内涵,站在教育实践者的角度,从认识论、主体观、发展观三个维度,呈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不确定性的现实表征。接着,根据访谈资料,参考社会学对关系构成的理论架构,结合教育的两条主线,从教育自身,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三个方面,解读并揭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最后,回归不确定性的内涵,为完善教育理论,改进教育实践,找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良好关系的价值之路,提出参考建议。
研究发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反映具有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表现在二者的话语差异、认知差异、逻辑差异上;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的身份是多重的,既可以是教育理论研究者,也可以是教育实践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展具有三种不同步状态,教育理论或先于,或落后于,或齐平于教育实践,呈现非线性特点。
究其原因:从教育自身出发,动态的教育事实,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无法建立共通的话语系统、共有的概念体系、共同的逻辑系统,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很难呈现对称式反映;从教育与人出发,人始终在发展过程中,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的身份、认识就会不断变化,任何教育者都可能成为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的主体;从教育与社会出发,教育系统的多重不确定性,社会系统的多维可变性,直接或间接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处于不断更迭的状态。
研究认为,可从不确定性的内涵着手,重新审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不确定性。本体论层面,不确定性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本质属性之一,教育者应转变简单性、线性、单向决定性的教育思维,换以复杂性、非线性、辩证批判性教育思维,承认并接纳不确定性。认识论层面,不确定性是确定性的基础,两者可以相互转化。重申教育理论有限性,打破教育者的身份壁垒,有助于在不确定性的教育事实下,把握可确定性。方法论层面,如何平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须考虑借助教育政策,构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对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