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同步辐射
X射线
部分空间相干
相干测量
光束线
摘要:
同步辐射装置可提供高亮度的X射线光源,已在众多科学技术领域获得成功应用。同步辐射的发展经历了四次更新换代,每次升级都带来了亮度的提升以及性能的改进。目前,世界各地正在蓬勃建设的第四代光源,更是实现了从非相干到空间部分相干的飞跃。新光源推动了实验方法的革新,实现了在空间、时间和能量分辨率方面的显著提升,为航空航天、能源环境、生命医药等科学领域以及产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然而,光源的高相干也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以往基于几何光学的模拟算法与分析手段不再适用,因而需要基于部分相干光理论进行新算法、新工具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亟需发展光源空间相干度测量技术,这对于完善光源理论、研究退相干效应以及推动相干应用的发展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论文面向高空间相干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进行部分相干模拟算法开发,以及X射线空间相干度测量技术的研究;进而,将所获得的相干度信息应用于部分相干衍射成像,发展成像新方法。
本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1.面向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高相干的特点,开发部分相干X射线模拟算法。通过对部分相干光理论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基于相干模式分解理论开发了部分相干X射线模拟算法。使用高斯谢尔模型的理论解和理想透镜成像模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定量分析了部分相干X射线照明时的菲涅尔波带片聚焦特性。该算法能够高效、精确的模拟部分相干X射线的传播、衍射以及聚焦等过程,这不仅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工具与支持,而且对光束线的设计优化以及新理论、新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2.针对以往相干度测量方法不易执行、难定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孔径阵列的聚焦X射线空间相干度测量方法。通过特殊设计的孔径阵列实现无零区自相关谱,保证了衍射X射线中相干度信息无丢失,单次即可有效实现聚焦X射线空间相干度的测量。并通过对系统参数以及误差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与讨论,发展了误差抑制策略,增强了实用性。该测量方案仅需单次测量即可定量获取二维相干度信息,且具有噪声鲁棒、易于执行的优势,可为聚焦系统的性能表征以及相关应用的发展提供有力地支持。
3.鉴于孔径阵列法局限于聚焦X射线场景,提出了无先验发散X射线相干度测量技术。通过设计泊松盘相位衍射屏结构,解决了发散X射线的自相关谱零区问题,实现了相干度信息的无丢失采集。提出全相干近似理论,解决了发散X射线的自相关谱定量计算问题,从而实现了无需先验的相干度解析。该技术支持任意位置的相干度测量,且设计灵活、噪声鲁棒;这不仅显著扩展了测量场景,同时也为基于发散X射线的应用提供了坚实地支撑。
4.针对部分相干X射线导致的成像退化问题,发展了基于非训练神经网络的堆栈部分相干衍射成像新方法。通过纵向堆栈照明,实现了探测数据的冗余,有效解决了部分相干导致的信息丢失问题。基于非训练神经网络理念,创新设计了自适应双目标算法,实现了快速稳定的部分相干重构。该成像方法对照明要求宽松,无需大量数据进行预训练即可实现无伪影和无歧义的图像重构,同时保证了收敛的迅速性和稳定性;这不仅为相干衍射成像开辟新途径,而且降低了实验操作复杂度,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论文的创新点包括:
1.提出了基于孔径阵列的聚焦X射线空间相干度测量方法。设计周期式孔径阵列衍射屏实现聚焦X射线的无零区自相关谱,单次测量即可定量获取二维相干度信息,具有无需对准、噪声鲁棒、易于执行的优势。
2.发展了无先验的发散X射线相干度测量技术。设计泊松盘相位屏实现无零区自相关谱,建立全相干近似理论实现无先验相干度解析。可实现任意发散X射线的无先验相干度测量,拓宽了测量场景,且设计灵活、噪声鲁棒。
3.提出了堆栈部分相干衍射成像方法。提出纵向堆栈照明法实现信息冗余,解决部分相干成像退化,以及物空间支持域约束。发展基于非训练神经网络的重构算法实现快速、稳定且无伪影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