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脂联素
神经酰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摘要:
研究显示,海洋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能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但机制尚不清楚。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调节能量代谢、脂质分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人群研究并结合动物实验,探明n-3 PUFA是否通过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改善NAFLD,并阐明其机制。
(1)人群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试验设计,纳入74名NAFLD患者和74名健康志愿者,收集血清样本,气相色谱检测红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利用靶向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测定血清内源性大麻素配体含量。研究显示,NAFLD患者大麻素配体高于健康人群;关联分析显示,高含量花生四烯酸甘油(AEA)与n-3 PUFA组成呈显著负相关,提示n-3 PUFA含量可能影响循环内源性大麻素配体浓度。利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将NAFLD患者随机分为n-3 PUFA组(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n-3),共2.34g/d)和玉米油组(CO)(3g/d)。开展为期90天的临床干预试验,并在基线和终点分别采集血液样本。结果显示,n-3 PUFA干预显著提高了红细胞膜磷脂DHA、EPA和二十二碳五烯酸(DPA,22:5n-3)的组成,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甘油三酯(TAG)等NAFLD的生物标志物浓度,并显著降低血清2-花生四烯酰甘油(2-AG)和AEA浓度。上述结果证实了n-3 PUFA通过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调节NAFLD。
(2)动物实验一:基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探究不同形式n-3 PUFA,即磷虾油、DHA/EPA磷脂(PL)和EPA/DHA(TAG)改善NAFLD的效果及机制。利用高脂和高胆固醇饲料(HFD)构建NAFLD小鼠模型,小鼠呈现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肝脂肪变性的现象;干预9周后,与DHA/EPA-PL和EPA/DHA-TAG组相比,磷虾油干预显著减少脂肪细胞肥大和肝脏脂肪变性。与HFD组相比,磷虾油干预显著降低血清中ALT、天冬氨酸转氨酶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n-3 PUFA干预通过降低血清中循环AEA和2-AG的浓度,抑制脂肪组织CB1蛋白的表达并提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靶向脂质组学分析表明,提高脂联素表达水平抑制肝脏神经酰胺蓄积,进一步抑制脂质合成和激活脂肪酸β-氧化关键蛋白表达水平,抑制肝脏TAG沉积,从而改善NAFLD。(3)动物实验二:为进一步探明EPA和DHA单体改善NAFLD差异,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构建NAFLD模型,研究EPA和DHA干预对NAFLD的改善效果。形态学分析显示,与EPA组相比,DHA干预显著缓解肝脏脂质沉积和肝脏脂质变性。与HFD组相比,DHA干预显著降低了血清2-AG浓度,下调脂肪组织CB1蛋白表达水平。靶向神经酰胺脂质组学分析进一步证实,内源性大麻素信号受抑制致使肝脏C16:0-神经酰胺含量降低,减少肝脏脂肪酸合成和促进脂肪酸β-氧化关键蛋白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肝脏脂质沉积,改善NAFLD。
综上所述,人群研究表明n-3 PUFA通过调控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改善NAFLD。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其机制,补充n-3 PUFA降低磷脂膜中的花生四烯酸,从而减少内源性大麻素配体的释放,使脂肪组织的CB1表达降低,促进脂联素生成与释放,从而减少肝脏中神经酰胺的含量,降低肝脏甘油三酯积累,改善NAFLD。结果表明,通过调节CB1/脂联素/神经酰胺途径,磷虾油干预效果最佳,单体DHA干预效果优于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