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江门中微子实验
台山中微子实验
探测器控制系统
顶点重建
能量重建
摘要:
中微子振荡是目前唯一在实验中得到证实的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效应,是研究新物理理论的突破口之一。中微子探测作为中微子物理研究的关键,对完善中微子理论模型至关重要,也将为质量起源、暗物质起源、早期宇宙的演化等新物理理论的形成提供实验依据。
本课题聚焦于江门中微子实验(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JUNO)以及它的近点实验——台山中微子实验(Taishan Antineutrino Observatory,TAO)。JUNO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其首要目标是确定中微子的质量顺序。为了实现这一物理目标,要求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达到前所未有的3%/(E(MeV))1/2。实验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高分辨率探测器的实现,以及精确能谱的获取。为此,本课题基于EPICS(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平台,开展了探测器控制技术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具有良好扩展性的JUNO探测器控制系统(Detector Control System,DCS),完成了JUNO-DCS的设计开发和现场部署,为JUNO物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硬件基础。在保障探测器工作在最佳状态的同时,根据TAO探测器的响应特点,本课题展开了TAO事例顶点、能量重建算法的研究,以获得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
本工作第一部分从探测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创新性地提出采用EPICS+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IPbus协议的读出方案,解决了由于JUNO实验规模大、设备类型多、监测点分散、通信接口复杂所带来的硬件接入问题,实现了上层应用与底层硬件的解耦,这是首次在EPICS中使用IPbus协议,完成了相应IOC的驱动开发,实现了JUNO电子学的数据采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MySQL数据库中,便于客户端和网页端的数据调用。系统的报警功能基于Kafka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实现,可以对探测器设备的异常状态进行及时报警与记录,将信息通过微信和邮件的形式推送到用户端。JUNO-DCS为JUNO探测器工作状态的调整提供了操作方法,极大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并为可能发生的异常状态提供了分析数据。本DCS已经完成JUNO实验现场的安装部署和功能调试,进入到联调阶段。
本工作第二部分展开了TAO的事例重建算法的研究。首先深入分析中微子在探测器中的物理过程,然后从事例的可见能量、探测器的非线性与非均匀性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探测器的响应特点,研究了两种根据探测器响应进行顶点和能量重建的方法——电荷重心法和电荷模板法。利用可见能量、非线性、非均匀性等探测器的响应参数,构建了基于电荷重心法的顶点快速重建算法,实现了探测器响应到中微子事例能量的转换,为进一步开发更为精细的重建算法提供了重要的初始值。为了进一步提升重建结果的精度,利用事例在特定位置上的探测器响应,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构建了电荷模板算法,解决了探测器中光学过程难以解析计算的问题。相比电荷重心法,电荷模板法取得了更精确的重建结果。有效体积内重建半径的偏差为-10 mm@1 MeV,分辨率为26 mm@1 MeV;重建能量的偏差为-0.045 MeV@1 MeV,分辨率为2.6%@1 MeV。本论文中重建算法的顶点重建性能已经达到TAO概念设计报告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