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低剂量X射线辐射
深Ⅱ度烫伤
伤口愈合
分子机制
安全性
摘要:
伤口不愈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压力,并给全球医疗保健系统构成巨大挑战。近年来,尽管对伤口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但伤口不愈合仍是个常见的临床问题。因此,探索更简单、无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低剂量电离辐射(Low dose ionizing radiation,LDIR)与高剂量辐射有着截然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等。然而,LDIR在烫伤伤口治疗中鲜有报道。
本研究选用控温烫伤仪在昆明小鼠背部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评估了低剂量X射线辐射在深Ⅱ度烫伤伤口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从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探讨了低剂量X射线对伤口愈合过程中创面外观、组织病理学、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能力、转录组变化和微生物多样性等过程的调控。同时,通过小鼠皮肤外观、行为学及主要脏器评估了低剂量X射线在深Ⅱ度烫伤伤口治疗中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1)控温烫伤仪可成功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条件为温度80℃,压力0.5kg,时间10s。创面形态学显示建模后烫伤创面外观呈白色,边缘整齐,24h后可见结痂形成。组织病理学显示烫伤10s组表皮层缺失,组织坏死溶解,创伤达真皮深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附属结构基本被破坏,符合深Ⅱ度烫伤特征。
(2)本研究探究了LDIR促进烫伤伤口愈合的分子机制。利用控温烫伤仪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利用X射线仪用不同的照射模式进行照射治疗,与模型组相比,0.25Gy×3治疗能够显著加快伤口愈合进程。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与模型组相比,0.25Gy×3治疗促进烫伤创面肉芽组织增生修复,再上皮化和胶原沉积。接下来,我们探究了LDIR在炎症期促进伤口愈合的分子机制。通过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血清及烫伤创面组织中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与模型组相比,0.25Gy×3治疗降低血清及组织中促炎因子含量。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烫伤创面组织中的免疫细胞,与模型组相比,0.25Gy×3治疗降低小鼠创面组织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加M2型巨噬细胞浸润。通过Tunel染色检测小鼠烫伤创面组织中的细胞凋亡,与模型组相比,0.25Gy×3治疗增加烫伤创面细胞凋亡,提示LDIR治疗可能会促进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的凋亡,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此外,我们探究了LDIR治疗对烫伤创面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0.25Gy×3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烫伤创面组织中ROS含量,升高创面组织中CAT、GST活性,降低MDA含量,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LDIR治疗可以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烫伤创面组织中DNA双链断裂损伤标志物γH2AX和53BP1,与模型组相比,0.25Gy×3治疗降低γH2AX和53BP1表达,提示LDIR能够提高烫伤创面DNA修复能力。我们通过透射电镜初步探讨了LDIR治疗对烫伤创面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显示LDIR治疗可以减轻烫伤创面细胞自噬。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与免疫反应、自噬、转录调控、蛋白翻译后修饰等有关,还与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我们进一步探究了LDIR在增殖和重塑期促进伤口愈合的分子机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烫伤创面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与模型组相比,0.25Gy×3照射治疗促进α-平滑肌肌动蛋白,Ki67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表明LDIR可以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活化、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等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进而促进伤口愈合。我们通过对16S r RNA全长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来评估LDIR对烫伤伤口愈合不同阶段创面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0.25Gy×3照射治疗会改变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烫伤创面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微生物群落结构等。
(3)最后,我们评估了LDIR在烫伤伤口治疗中的安全性。采用不同的照射模式照射正常小鼠皮肤表面,观察到小鼠皮肤表面未出现明显的损伤和刺激作用。旷场实验显示,0.25Gy×3治疗未对小鼠的行为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此外,LDIR治疗后小鼠的心、肝、脾、肺和肾脏的外观形态、脏器指数以及组织病理检查均未出现明显异常。小肠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第7天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组织可见多处灶性溃疡,实验组肠组织可见片状溃疡,黏膜层结构不清。第14天时,模型组和实验组肠组织的肠绒毛数量丰富,呈杵状;与正常组相比,未见明显异常。提示LDIR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可用于伤口治疗应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证明0.25Gy×3治疗可以在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促进深Ⅱ度烫伤伤口的愈合,且安全性高,为LDIR治疗伤口愈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