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裂变燃耗
裂变产额
核数据
摘要:
针对裂变燃耗计算中低中子注量率条件下实验测量和评价的裂变产额能否应用于高中子注量率条件下裂变燃耗的计算问题,通过裂变核消失量和裂变产物生成量,用解析方法分别计算了低中子注量率(1014cm-2·s-1)和高中子注量率(1030cm-2·s-1)下的裂变燃耗。结果表明,裂变燃耗低时无关中子注量率高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燃耗增大时差异增大。分析燃耗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低中子注量率下是裂变产物生成量的饱和,高中子注量率下是裂变产物在中子作用下的“消失”。用燃耗计算程序CINDER90及其自带的核数据库模拟计算了热中子在高低两种注量率下235U和87Kr,88Kr,144Ce,147Nd等裂变产物的核子数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据此用两种燃耗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解析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裂变燃耗深度是影响裂变产额数据适用性的重要因素。当裂变燃耗较低时,无论中子注量率高低,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的裂变产额等核数据适用于裂变燃耗的计算,但当裂变燃耗较高时,在高中子注量率下需准确评估裂变产物的表观消失截面,在低中子注量率下则需注意短寿命裂变产物的饱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