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形成演化
价值
启示
摘要:
今年时值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发表六十周年。几十年的伟大实践中,虽然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时至今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依然有着巨大的理论光辉。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大量矛盾和挑战层出不穷,这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考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全方位的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否定矛盾,也不是要消灭矛盾,而是要求在正确认识矛盾的基础上,积极妥善地解决矛盾。如何认识当前纷繁复杂的矛盾,并做到积极妥善的化解,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就需要我们重温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充分重视和挖掘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当代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作用贡献。本文从三个部分对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全面梳理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形成发展及其演化的过程。本文将该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论》到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再到毛泽东致黄炎培的信,最后截止于《再论》。在这一阶段,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两类矛盾及其解决方法,这标志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形成。第二阶段是从毛泽东一月会议讲话,经过二月《正处》讲话,再到宣传工作会议讲话,直至南下天津等地的四次演讲,毛泽东系统论述了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题目”,这标志着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基本上达到成熟。第三阶段是从毛泽东对《正处》讲话稿的多次修缮,到《正处》的正式发表,再到八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体系结构和语言表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随着整风向反右的转变,毛泽东的认识和思想发生变化,在以往强调反对教条主义的同时,提出修正主义的问题,并在修改《正处》理论的过程中加写了强化社会主义期间阶级斗争的内容,标志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在丰富与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演化。第二部分,客观分析了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本文认为,重新恢复和强调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及其解决方法,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并提出解决这一类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这是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由于时代和我党认识所限,这一理论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敌我矛盾划分笼统;没能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对阶级斗争形势的预判出现偏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方式简单等。第三部分,探析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本文认为,这一理论形成发展及其演化的历程,以及这一理论在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运用,说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要正确判断和定性矛盾,要加快民主法治建设,还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发展,完善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