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限域载体
三维凹凸棒石
复合相变材料
热物理性能
构效关系
摘要:
相变储热技术在介质相变时可逆地吸收/释放大量的潜热,可解决能源供给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匹配,在太阳能低温热利用、建筑节能、调温服装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限域定型复合相变材料因具有宏观上的形状稳定性、较高的热导率、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限域载体孔径结构、表面性质、载体-相变介质界面间的耦合作用对限域复合相变材料相变行为、结晶特性的影响尚须进一步明晰。鉴于此,利用真空热熔浸渍法构筑了系列限域复合相变材料,分析了限域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研究了限域载体结构与复合相变材料热物理性能间的构效关系。以γ-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为改性分子,多元胺为连接分子,采用grafting onto法构筑了不同孔径的三维凹凸棒石载体。在此基础上,以硬脂酸为相变材料,采用真空热熔浸渍法制备了系列硬脂酸/IPTS-多元胺三维凹凸棒石复合相变材料。研究了限域载体的化学结构特征,分析了限域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探索了其热物理性能与载体孔径、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IPTS-多元胺三维凹凸棒石被成功制备,硬脂酸/IPTS-多元胺三维凹凸棒石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储热稳定性,限域复合相变材料的熔融温度和融化焓均随载体孔径的减小而减小,并且限域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焓与载体的接枝率呈线性关系。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改性分子,以多元胺为连接分子,采用grafting from法构筑了不同孔径的MDI-多元胺三维凹凸棒石载体。同时,以硬脂酸为相变材料,采用真空热熔浸渍法制备了系列硬脂酸/MDI-多元胺三维凹凸棒石复合相变材料,研究了限域载体的化学结构特点,分析了限域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探索了其热物理性能与载体孔径、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MDI-多元胺三维凹凸棒石被成功合成,硬脂酸/MDI-多元胺三维凹凸棒石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储热稳定性,并且由于凹凸棒石被接枝了有机物,减小了界面的非结晶层,热导率也得到了提升。限域复合相变材料的熔融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值均随载体孔径的减小而减小,且限域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焓与载体的接枝率呈线性关系,但可能由于MDI的自聚,导致随着多元胺的链长增加,载体接枝率变低,平均孔径变小,潜热值减小。以不同孔径、结构的硅胶(Silica gel,SG)和分子筛(Molecular sieve,MS)为限域载体,以赤藻糖醇(Erythritol,ET)为相变储热材料,通过溶液浸渍法制备了赤藻糖醇/SG和赤藻糖醇/MS复合相变材料,根据这些载体吸附相变材料赤藻糖醇的行为,分析了限域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探索了其热物理性能与载体孔径、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限域复合相变材料的固-液相变过程中的相变焓值和相变温度表现出明显的载体孔径尺寸依赖性,其融化焓和融化温度均随载体孔径的减小而减小,但与载体的孔道结构关系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