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跨文化能力
全国高考英语卷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测试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岗位对人才的跨文化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的改革开放也在不断深入,中外交流变得越来越密切,跨文化能力成为新型人才的一个衡量标准。教育寄托了一个国家的希望,我国教育部颁布的2003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都明确要求高中生要具备跨文化能力并且对跨文化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关于跨文化能力这方面的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的结果已经非常明确,即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总体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他们在跨文化知识、技能、意识和态度这4个维度上发展不平衡(涂薇,2019)。这就导致很多中国学生考试能考高分,但无法用英语与外国人正常交流。面对如此现状,笔者试图从语言测试的角度找原因。跨文化能力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所以对语言教学的测试必须要包含对跨文化能力的测试。高考作为我国重要的语言测试之一,其产生的反拨作用对教学能产生极大的影响(侯云星,2019)。在很大程度上,高考考试内容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以及教师和学生对待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态度。因此研究高考英语试卷是否体现跨文化能力以及如何体现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基于“跨文化能力测试”理论和“英语测试与文化”等理论,主要探讨了2015-2019年全国高考英语卷的跨文化能力体现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具体研究以下问题:1.2003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跨文化能力的要求如何,以及两者要求有何差异性?2.高考英语全国卷的跨文化能力体现总体状况如何?3.高考英语全国卷的跨文化能力体现的内容类型如何分布?4.高考英语全国卷的跨文化能力体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1.通过对比两版英语课程标准,笔者发现相较于2003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人与社会”语境、以及“语言知识”要素和“文化知识”要素等地方多次提到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并对文化教学的要求更为细致。2.2015-2019年的全国高考英语卷中,体现跨文化能力的文本共有50篇,占总文本数的18.80%,说明全国高考英语卷中涉及跨文化能力的文本数量偏低。3.三种类型的文本材料(听力型文本材料、英语阅读型文本材料、中文阅读型文本材料)均反映了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在这三种类型的文本材料中体现的比例差别较大。跨文化能力在听力文本材料中体现比例最低,只占总听力文本的2.14%;汉语类阅读文本材料体现跨文化能力的文本材料比例最高,占汉语类阅读文本材料总数的92.86%;英语类阅读文本材料体现跨文化能力的文本比例适中,占英语类阅读文本材料总数的30.36%。4.英语阅读型文本材料包含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语法以及短文改错四类题型。在这四类题型中,语法题文本材料体现跨文化能力的比例最高,其比例为50%。其次是阅读理解,有41.67%的阅读理解文本材料体现了跨文化能力。完形填空文本材料体现跨文化能力的比例为14.29%。短文改错文本材料均未体现跨文化能力。5.2015-2019年的14套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对学生跨文化能力考察不均衡,其主要考察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中的文化技能和文化知识,对文化情感没有考察。跨文化能力体现中的文化知识体现表现为:文化知识内容占比小,文化知识的类型单一,其中涵盖文化知识类型最多的是2019年Ⅱ卷和2019年III卷,涵盖了了4种文化内容类型。所调查的14套试卷涉及了7类文化知识,其中3类文化知识的出现频率最高,分别是:建筑与交通、文学与艺术、生活方式。关于文化技能的考察,全部集中在中文阅读文本中,即通过英语写作来考察学生的文化技能。结合以上的研究发现,笔者对如何改进高考英语全国卷的跨文化能力体现以及跨文化能力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跨文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