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国土空间
时空演变
分异规律
胡焕庸线
博台线
识别验证
区域协调发展
摘要: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面对现阶段空间治理体系转型实际和各类空间结构变化新趋势,客观上需要在系统解析国土空间演变过程、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同时,识别出一条或多条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轴线,成为表征全国国土空间演变最宏观特征的标志线。以胡焕庸线和博台线为空间参照,按照主体功能区城镇开发、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地域主导功能划分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三区”空间分类体系,运用空间转移矩阵和地理统计分析2000—2020年中国陆域国土空间布局、演变及结构转型特征,并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Moses极端反应和Dagum空间基尼系数定量验证关键界线两侧国土空间演变的均衡程度及差异来源,进一步通过OPGD和MGWR模型从“强度-格局”两方面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近20年中国城乡建设空间剧烈扩张过程中东-西、南-北差异逐渐缩小,同时局部地区伴随着明显转出现象;农业生产空间沿胡焕庸线“西增东减”,生态保护空间全局性缩减,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空间的动态互转尤为显著。(2)胡焕庸线和博台线可有效刻度中国国土演变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胡焕庸线可对农-林格局的非稳态变化有效刻度,博台线可作为全国城乡建设空间是否转出的分水岭,目前全国各类国土空间演变仍以东-西差异为主,南-北之间差异不大。(3)中国国土空间演变是社会经济-自然地理-交通区位-政策工程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结果,其中自然地理和交通区位是制约中国全局空间演变的共性因素,东-西之间主要是自然地理条件差异,而南-北之间交通区位因素更为突出。本研究佐证了博台线确实有潜力作为突破胡焕庸线、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界线,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平衡城乡建设空间布局南北差异、及时应对农业生产空间“西增东减”新趋势、动态监测泛胡焕庸线区域生态与农业空间变化过程等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