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陪都重庆 外国记者 国民政府 国宣处
摘要: 抗战时期,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陪都。由于新闻事业落后,当时的中国了解世界和国际上了解中国,都必须经过外国通讯社的驻华机构,甚至于中国报刊和外国报刊的观念,都受这些外国通讯社驻华分社的左右,他们垄断了中国的国际信息报道。因此,抗战时期重庆的新闻宣传不仅仅是消息传播,更是对外国家形象塑造,由此看来,重庆国民政府对外国记者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图书馆事业发展 重庆地区 陪都 兴盛 中华图书馆协会 中国图书馆事业 1937年 成因
摘要: 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以抗战爆发为分水岭,从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为蓬勃发展阶段;从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为逐渐衰败阶段。而随着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迂重庆,以重庆为抗战陪都的大后方文化中心逐渐形成,中国图书馆事业在陪都地区却出现了发展的拐点,暂时形成了逐渐兴盛的局面。本文主要就陪都地区形成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兴盛局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这段历史做出评价。
关键词: 毛泽东 趣闻 治印 书画展览 40年代 20世纪 陪都重庆 抗战时期
摘要: 20世纪40年代前期,书画篆刻家曹立庵先生在武汉成功地举办了金石书画展览后,于1945年8月初,又辗转来到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
关键词: 重庆 陪都 1937年 芦沟桥事变 物资集散地 大西南 国民政府 四川盆地
摘要: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我国,上海失守,南京告急,迁都问题迫在眉睫。国民政府当机立断,就在当年11月20日,宣布西迁重庆。重庆地处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素有“天险”之称,又是四川盆地心脏地带,物产富饶,战略物资很多,为大西南物资集散地,与西南各省联系密切,又以西北西南两大国际交通路线为依托,具备抵御外敌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 毛泽东 艺术发展 剧作家 艺术创作 戏剧结构 思考 话剧舞台 广东 政论体 探索精神
摘要: 重点关注那些对艺术创作、艺术发展的深层次思考,借托论坛呈现艺术人思考的结晶。借助这些理性的思考推动我们广东艺术的发展,倡导一种创新的探索精神,籍此推动我们广东艺术品格的形成。
关键词: 水汽通道 热带气旋 年较差 海洋性冰川 避暑胜地 气温变化 成都平原 青藏高原东缘 北极气团 大陆度
摘要: "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正是建立在青藏高原东缘与成都平原的极端高差地形基础上,建立在错综复杂的印度洋水汽通道(走廊)虹吸效应基础上,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密集避暑胜地——天府避暑链。
关键词: 陸游 劍南詩稿 江南 蜀地
摘要: 历史上的陆游,给予後世的印象,总是有着满腔抱负与爱国情操的文人。但是除此之外,他也是位非常着名的美食家。他早年活动的地区都在江南,南宋时期的江南正是个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所以对於南方饮食,陆游是非常熟悉的。再者,一生仕途并不顺遂的陆游,在人生中有极长的时间,并非任职於中央,而是在地方闲散职务上四处游历,尤其是乾道六年十月(1170A.D)以左议郎差通判夔州(今四川奉节)军州事赴夔州,到乾道八年(1172A.D)十月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再至淳熙五年(1178A.D)奉孝宗诏东归,整整有将近九年的时间,是待在蜀地任官。而蜀地的饮食文化,与陆游的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自然有着极大的分别,所以陆游在夔州任内的许多诗文作品中,都对於蜀地的饮食生活以及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描述。故本章第一节先讨论陆游与美食的接触;第二节则特别讨论其在蜀地与美食的接触。
关键词: 语文课 教案 教育 中小学
ISBN: (纸本)9787802412873
摘要: 本书内容包括:我和语文的第一次——《我愿意是急流》教学点评、追求,源于心中的那个信念——文言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点评等;用激情演绎青春——《氓》教学点评等。
关键词: 大学时代 金庸 陪都重庆 查良镛 名门望族 高中毕业 海宁县 浙江
摘要: 金庸本名查良镛,出身于浙江海宁县的名门望族。1942年夏,查良镛高中毕业。这年冬天,查良镛离开浙江,奔赴重庆,以求继续深造,圆一个大学梦。1943年春,经过多日的艰难跋涉,查良镛终于到达陪都重庆。
关键词: 朱子學 南宋巴蜀地區 傳承 開展
摘要: 巴蜀文化发展到宋代,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理学思潮逐步占据了巴蜀文化发展的主流,而形成发展的高潮。从周敦颐、程颐入蜀讲学,着书立说,传播理学,到张拭、魏了翁出川交流,发展理学,积极确立理学的正统地位。通过与张栻等蜀内外着名学者的交流论学,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朱子学成为显学,其在南宋巴蜀地区的传承与开展,对宋代巴蜀地区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理学思潮乃至中国文化的大发展。以此,朱子学在南宋巴蜀地区的传承与开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宋代巴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朱子学在整个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传承和开展具有密切关系,也与中国学术思想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大趋势密切相关。从地域文化发展的角度讲,宋代巴蜀地区的理学不仅是广义的宋代蜀学发展的高峰,亦是整个巴蜀文化发展的高峰,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到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宋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宋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朱子学在各地的传承发展;朱子学在各地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朱子学在南宋巴蜀地区的传承与开展,并以其为重要内涵和重要组成部分。越是具有地域学术特点的文化,越是具有全国性的影响,从张栻、魏了翁对理学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便可充分地证明这一点。同样,朱子学作为具有闽学地域学术特点的文化,以其自身的突出特点,而具有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影响。它在南宋巴蜀地区的传承与开展,以及它对宋代巴蜀理学发展的影响,与整个中国文化和巴蜀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文化和巴蜀文化发展的多维视野,展现出中国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