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于右任
抗战时期
陪都重庆
书学思想及观念
摘要:
于右任是近现代民主革命家,也是中华文坛上慷慨沉雄的著名诗人,更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书法大家。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首都,一大批学者、书家相继来到重庆,为重庆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于右任正是其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于右任书法艺术的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不少成果,但是针对于右任特殊时期来渝之后的书法专题研究却甚为薄弱。他一生来过重庆共三次,特别是他抗战期间流寓陪都重庆便近八年之久。在此期间,值得注意的是,于右任书法发展由行楷转向草书,由于他不断修订与实践“标准草书”,其对草书符号的运书写运用更为熟练自如,个人的独特书法风貌渐趋形成,因此,抗战时期可谓于右任进行新一轮“碑帖融合”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为他晚年臻至人书俱老境界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论述抗战时期于右任在渝期间的书法艺术推进情况:第一部分:抗战时期于右任的行迹与交游。本部分梳理于右任辗转至渝的主要过程、在渝居住工作和生活等,着重分析于右任在渝期间的交游以及外出考察行迹,并关注该期间所留下的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第二部分:抗战时期于右任在渝书法推进及艺术风格。通过分析于右任在渝期间所写的书法作品,可以认识于右任在此阶段书法艺术的推进情况,并且深深地感受到于右任书法艺术风格逐渐演变形成的过程。第三部分:抗战时期于右任在渝修订《标准草书千字文》及其影响。抗战时期是于右任整理《标准草书千字文》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时期。在渝期间他先后修订《标准草书千字文》三次,并留有墨迹临本、双钩临本。本文比对双钩本与墨迹本的用笔、结字异同,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于右任对“标准草书”系统的建构及其草书探究的身体力行,进而概括总结出抗战时期《标准草书千字文》所带来的三方面显著影响。第四部分:在以上内容探讨的基础之上,总结抗战时期于右任在渝期间的书学思想与观念。我们发现,于右任直接对书法艺术有关认识的观念和思想阐述文字并不太多,甚至可以说是较少的。但笔者结合于右任丰富个人发展经历和颇为丰富的学书实践过程,特别是根据他在渝期间所发表的有关围绕艺术、人生和社会问题思考讨论的文章、诗词等珍贵文献材料,能够总结其所坚守的主要书学思想与观念:一是顺乎自然的艺术观;二是经世致用的功能观;三是碑帖融合的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