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器乐教育
抗战时期
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
摘要: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当时中国的战时首都,迁入了许多教育机构,聚集了大量的各类人才。笔者选择了抗战时期国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后文中简称为国立音乐院)进行研究,将国立音乐院的器乐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并梳理分析其发展脉络,掌握这一时期专业器乐教育的内容和呈现出的面貌及特征。当前,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多从社会角度出发,较少从专业角度出发对器乐学科本体进行研究。本文拟从学科本体这一视角对这一时期器乐教育的历史进行梳理,为这一研究领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史料,填补空缺,弥补这一选题史料的不足,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本文共五章,分别为第一章绪论、第二、三、四章和第五章结语。绪论主要叙述了研究的缘由、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及难点。第二章为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概况,阐述了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及三个附属单位的概况,并从行政管理、系科设置、课程设置、招生制度和考试科目这五个方面梳理出了音乐院的管理体系。通过第二章的阐述发现,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非常完备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它的这种建制是中国近代以来专业音乐教育探索成果的体现,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新中国的音乐教育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石。第三章从器乐课程安排、教材、教学方式、教师资源、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这六个方面阐述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器乐教育的内容,经过梳理、分析、总结出了器乐教育的特征。这时期的器乐教育呈现出了中西融合的面貌,同时在器乐教育学科建设上越来越系统化,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师资多样化,教材中外并举。第四章笔者论述了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器乐教育的成就与影响,主要从器乐演奏、器乐创作和著名音乐家这三方面归纳了器乐教育的成就,从而分析出了器乐教育对器乐学科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影响。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的教师们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这些音乐人才在后来也成为了现当代著名的音乐家。同时,国立音乐院的师生们创作了很多器乐音乐作品,流传至今。结语部分是笔者对全文的总结,阐述了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器乐教育带给人们的启示。在步履维艰的环境中,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为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推动了包括器乐教育在内的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抗战时期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的器乐教育是中国现代专业器乐教育的雏形,建立了基本的框架模式,为当时社会乃至未来培育出了许多器乐演奏、创作和教育人才,促进了中国现当代专业音乐教育走入世界、融入国际,为中国现当代的专业器乐教育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