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本草著作
五代
巴蜀
摘要:
目的:五代时期的巴蜀本草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人文价值,值得深入研究。本课题以四川特色本草著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五代时期的政治及文化背景,对当时蜀地的本草著作所记载的具体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挖掘四川的特色本草资源,揭示当时巴蜀社会中医药发展状况。方法:本草文献考证法及现代文献检索法内容:一、对五代时期四川的本草著作进行清理,并梳理其传承关系;二、研究《海药本草》所记载药物的分布情况,以其记载的产地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切入口,对每一味药进行古产地考证,并对其中记载产于巴蜀的药物进行产地变更研究;三、对《蜀本草》中新增内容进行研究,以其记载中新增内容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切入口,对《蜀本草》中每一味药逐一筛查,收集其新增内容并同前代本草的叙述作对比,并将其分类进行分析研究。四、针对李殉波斯后裔的身份,提出他作为《海药本草》作者的三处疑点。五、对《蜀本草》书名及其引用《唐本草·图经》的书写方式进行探讨。研究结果:一、通过文献检索、本草考证等方法筛选出两部符合研究条件的本草著作,分别为第一部外来药专著《海药本草》;第一部四川官修本草《蜀本草》。二、《海药本草》记载最多的产地为广东,产药48味;而外来药记载最多的产地为伊朗,产药12味。其分布与古丝绸之路及作者李殉生平有关。并对《海药本草》中记载产于巴蜀地区的7味药物进行产地考证及古今品种对比,石流黄、荔枝至今仍产于四川;而海红豆、真珠、莎木、钗子股4味药已不再主产于四川,这一现象应与气候变化及药物品种有关。三、收集《蜀本草》中新增内容并同前代本草的叙述作对比,发现作者韩保异等人对其中688味药新增了别名、产地等17类内容。并对其中有特色的几个类别加以分析,发现当时巴蜀地区医药文化的较高发达程度。四、讨论中提出,关于《海药本草》作者李殉的准确信息,尚需进一步挖掘、研究;“蜀本草”并非书名而是宋人的称呼,而后人则以其为别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