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陪都
抗战摄影
图像语言
研究
摘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从南京迁至重庆,工商文教业也随之内迁,重庆先后作为战时首都和陪都,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教以及文化中心。这是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存在,不仅在于国家政治上,在文化艺术上也是一段百家争鸣、蓬勃发展的时期。全国的文化艺术精英齐聚重庆,对抗战时期的文化艺术,包括新闻摄影方面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摄影的艺术地位在当时远不如其他艺术学科来得重要,除了基本的记录功能,主要是充当一种发挥政治宣传作用的手段,少有人在意其艺术价值。因此本研究拟从当时抗战的时代背景出发,在陪都新闻摄影图像资料的初步梳理和分析基础上,以筛选出来的典型照片为切入点,分为陪都新闻摄影图像语言的构建成因以及图像隐性和显性语言解析两方面来分别研究。其中图像语言的构建成因以拍摄题材划分为战争类和民生类照片进行分类解读;图像隐性和显性语言解析则主要从中外摄影师图像语言的表达异同、陪都新闻摄影图像的形式语言特征和拍摄器材对摄影语言的限制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摄影师部分主要研究西方摄影师和中国摄影师不同的思想文化背景和心理视角造成的在图像语言运用上的异同,摄影形式语言从造型语言和影像语言两方面进行探析,器材方面则从当时科技的状况,即相机和胶卷的技术局限性进行探究,从而发掘出陪都时期新闻照片图像语言所凸显的反战情绪、时代内涵、艺术震撼力,以及对现代新闻摄影的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