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抗战 迁都 重庆 陪都
摘要: 随着20世纪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渐紧张和加剧,南京国民政府对迁都作了比较周详的考虑和尝试。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政府在对红军的围剿中,逐步实现了对西南诸省的控制,四川和重庆的战略地位开始凸显。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迅速内迁至重庆。然而,重庆被明定为陪都却经历了一个战略考虑过程。重庆陪都地位的形成使其成为战时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这对重庆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战时 中国内地 生活经历 1939年 1940年 犹太人 乌鲁木齐
摘要: 德裔犹太人卡佛岗一家为逃避德国纳粹迫害,1939年在接连被英、法、荷兰等国拒绝入境后,过境苏联到达乌鲁木齐,1940年转机到达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本书讲述了他从16岁到27岁,在重庆度过人生中最重要阶段的故事。据研究,二战期间犹太人到中国来,主要是在上海,少数一部分人到了天津、哈尔滨,但犹太人在中国内地、大后方生活的记录几乎没有,卡佛岗一家在重庆的生活经历显得尤为特别。
关键词: 《华阳国志》 巴蜀地区 农业
摘要: 《华阳国志》记录了许多关于巴蜀地区农业的资料。本文根据该书相关记载,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论述了先秦秦汉魏晋时期巴蜀地区农业兴起、发展、衰落的开发历程,并简述了巴蜀地区水稻、黍、粟、芋、蒟、柑橘、荔枝、茶、麻布、蚕丝等农业物产资源的情况。
关键词: 巴蜀地域文化 学术论坛 文化名人 四川省社科联 乐山师范学院 郭沫若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摘要: 由四川省社科联、乐山师范学院与西华大学联合主办,乐山师范学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联合承办的“首届巴蜀文化名人与巴蜀地域文化学术论坛”于2014年4月25-27日在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湘南学院、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大学、乐山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阿坝师专、西华大学、西南财大等省内外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史志办、档案馆的110多名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会议收到论文60篇,先后有59位学者在论坛上发言。
关键词: 蜀地 壮美 蜀道难 诗文 诗人 李白
摘要: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诗文,传颂千年。千年以前的唐朝,诗人李白以一篇二百九十四字的诗文,借蜀道之难描绘出了蜀川峰峦叠嶂、高峻雄伟之关。千年之后,我们沿着诗人行走过的痕迹一路向前,盘桓的山路依旧崎岖,眺望远方依旧山峦叠翠,而蜀地山川的壮秀,祖国西南山河的雄伟壮丽,与当年也别无二致。
关键词: 赵长庚教授 学术思想 建筑 规划 园林 文化
摘要: 赵长庚教授是老一代建筑教育家。是巴蜀地区建筑、规划、园林学科的重要开创者。通过详细阅读赵长庚先生的图文手稿并整理与其相关的口述史料。完整回顾并记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基于其在人才培养、学术理论研究、工程实践中的成就,对他为教育、城市美学等理论研究、城市景观营造方法、"城市、建筑、园林"与文化意境融合、巴蜀园林等方面作出的学术贡献进行研究,认识、理解和总结了赵长庚教授在大建筑学科及教育领域宣扬的学术思想:以文化著学问。多学科融合。以期启迪后辈。
关键词: 巴蜀地区 壁画 明代 技法 《天工开物》 耐腐蚀性 艺术效果 宋应星
摘要: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黄金性质稳定,光泽美丽,具有耐腐蚀性强和千年不变色等优点,它在巴蜀地区明代壁画中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壁画装饰与美化的功能。其主要代表有新津观音寺壁画、广元剑阁觉苑寺壁画、蓬溪宝梵寺壁画等,而贴金技法则将这些壁画的艺术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黄金在我国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键词: 陪都 建筑规则 重庆
摘要: 陪都时期的重庆颁布了一系列的建筑规则,包括国家法和地方法两个层面。其中地方法中最重要的要属《重庆市建筑规则》。本文试图对该规则的制定过程和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其确立的制度、建筑控制因素,以及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探究。从而更好的理解当时的建筑发展历程。
关键词: 索贿 中医 抗战时期 军统特务 国民党政权 陪都重庆 大中城市 社会舆论
摘要: 抗战时期,军统局首脑戴笠在陪都重庆伙同孔祥熙、杜月笙等政要权贵,大发国难财。1945年秋,日本投降伊始,戴笠即指派大批军统特务分赴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抓捕汉奸,清查敌产。这些特务以“抗战功臣”自居,与国民党政权其他机构的接收官员互相勾结,趁机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社会舆论因此将“接收”戏称为“劫收”。这一拆迁索贿事件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关键词: 陪都重庆 建筑规则 防空 防空洞 防火
摘要: 重庆陪都时期颁布了一系列重大的建筑规则,涵盖了建筑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防空建筑规则作为特殊时期的规则,具有重要意义。对其研究和解读有助于还原当时的建筑发展状况,是建筑史研究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