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代
山陕移民
巴蜀地区
影响
摘要:
明末清初巴蜀地区由于受到长期战乱、瘟疫、灾害等方面的肆虐和破坏,社会和生态环境受到重创,人口急剧凋零,出现了“地旷人稀”的局面,为了尽快恢复和重建巴蜀地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清政府从土地、农业、户籍等方面制定了相对优惠的政策,鼓励移民填川。在此背景下,清代初期,大量湖广、江西、福建、山陕等省移民进入巴蜀地区,由于湖广籍移民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这场移民运动又称为“湖广填四川”。这场移民填川运动时间开始于康熙十年(1671年)基本结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前后历时105年。时间之长,移民来源之广泛,移民数量之多,是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典型。也正因如此,清代巴蜀地区形成了“五方杂处”的移民格局,移民填川改变了清代巴蜀地区的人口构成,对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与东西方向的湖广、江西、福建等省籍的南方移民不同,山陕移民属于南北方向的北方移民。山陕二省位于黄河流域,处于黄土高原区,属黄河文明。而巴蜀地区地处西南隅,属长江上游流域,地形盆地、丘陵、平原错杂。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中,山陕移民对此过程也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山陕移民本身巨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势能,其对于巴蜀地区社会的塑造,是巨大深远的,影响及于当代。因此,全面考察这一过程,有助于深入认识川渝地区移民社会性质,甚至有可能发掘某些巴蜀文化中的基因。本文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围绕山陕移民之于清以来巴蜀社会的塑造作用做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于巴蜀社会多元性质的认识有些许贡献。 本文以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的山陕移民群体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清代山陕移民对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包括了选题缘由及意义、概念界定、学术史回顾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从总体上揭示清代山陕移民之于巴蜀社会的背景和主要历程。主要从人口运动的视角,宏观考察移民的背景与动因,而山陕移民巴蜀地区正是这一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以来全国性的人口膨胀、巴蜀地区人口锐减、其他地区人地矛盾紧张等等,造成人口大规模、长距离流动,形成中国历史上蔚为壮观的移民大潮。其中,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 第三部分基于点线面当中的“面”这一维,首先考察山陕移民地名的大致情况,以期提供山陕移民之于巴蜀社会影响的一个总体面貌。移民地名可以综合反映山陕移民在巴蜀社会的整体历史存在,这里就这种移民地名的地理分布与结构特征进行相关考察,认为山陕移民在巴蜀社会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有一个流变的过程。 第四部分就山陕移民中的官宦移民群体进行深入考察。官宦移民具有大的势能,这里勾勒其大致的时空分布,辨析其之于巴蜀社会的作用及影响,确立山陕移民之于巴蜀社会影响的这一重要“点”。 第五部分转入另一移民种类,即自发性移民,并考察他们对于巴蜀社会的主要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于山陕会馆在巴蜀地区的营建与运作。这里就这一时期的山陕会馆设立的背景及类型进行论述,认为山陕工商会馆有着特殊影响力。在勾勒出会馆的时空分布之后,进而分析其职能,并强调山陕移民通过工商会馆在巴蜀社会发挥的独特作用。 第六部分就山陕移民对于巴蜀社会的互动影响,深入到经济、文化层面进行考察。主要通过举例的方式,重点介绍山陕酿造文化对于巴蜀社会经济的影响,及戏曲文化之于娱乐文化的影响,认为移民文化的互动影响是双向的,两者都有所变化,而巴蜀文化则更多具有多元包容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