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使役结构
使役结构的分类
偏误分析
母语迁移
摘要:
使役结构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是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知语言表征之一,是英语表达的基础结构,也是我国艺术高中生学习英语时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种表达方式。然而,笔者在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艺术高中生在使用使役结构时有着固定化、单一化的模式,容易产生偏误,且不易纠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语言的僵化。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文献,尤其是关于学生使用使役结构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大多涉及“词化”、“动词短语”、“轻动词”,以及与大学生写作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从艺术高中生使役结构的运用情况入手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以下两个问题:(1)艺术高中生英语使役结构使用不当有哪些具体的表现?(2)哪些原因导致艺术高中生英语使役结构使用不当?本研究以偏误分析和母语迁移为理论基础,深入湖北省某市某艺术中学,对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诊断性测试,运用对比研究和访谈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归因,最后结合原因提出相应教学启示。研究发现:学生在使用使役结构时产生的偏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义理解层面的偏误;(2)结构层面的偏误;(3)文化差异引起的偏误。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并归纳了产生偏误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1)语言体系的差异;(2)词缀的差异;(3)文化背景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的差异、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家庭观念的差异、等级观念的差异;(4)母语迁移的影响,具体分类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其中正迁移有:句法使役和部分形态型使役,而负迁移则包含以下三类:词汇型使役、词形转换使役和部分形态型使役的负迁移;(5)其他因素,如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和教师诱导等方面。最后,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针对艺术高中生使用使役结构的现状,提出一些对教学的启示。通过研究艺术高中生使用使役结构的运用情况,本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使役结构的真实含义及正确的语用知识,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使役结构的误用、减少错误诱导,加强学生的刻意练习,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地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