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疏浚
低合金马氏体钢
碳含量
耐磨蚀性能
磨损-腐蚀耦合作用
摘要: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不断推进,大规模吹填造陆和航道疏浚工程的陆续开展,疏浚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疏浚用挖掘和过流部件,如刀齿、管线和泥泵等,面临着严重的砂石磨损和海水腐蚀,且磨损和腐蚀相互促进,进一步加速了材料损失。提升材料抗磨蚀性能,延长装备使用寿命,对于提高疏浚效率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尽管低合金钢已大量应用于海洋疏浚装备刀齿和管线的制造,但对其在海洋疏浚环境下的磨蚀行为和失效机理研究不足,这不利于合理选材和新材料的开发。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制备了不同碳含量的低合金钢(碳含量范围:0.1~0.6%),通过淬火+低温回火工艺获得马氏体组织,并与Q355钢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研究了试验钢在不同模拟工况条件下的磨蚀损伤演变过程,然后研究了硬度对试验钢总磨蚀速率和磨蚀各分量(纯磨损、纯腐蚀和交互作用)的影响规律和微观机理,最后探讨了疏浚耐磨蚀钢性能提升的思路和方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试验钢的总磨蚀速率随着时间延长先快后慢然后在约3.8 h后趋于稳态,这与表面形变硬化层的演变密切相关。随着时间延长,形变硬化层逐渐加深并趋向于稳定。低硬度钢塑性变形严重导致阳极点形成后无法保留,最终呈现塑性变形疲劳为主的损伤形貌,伴随有犁沟损伤;高硬度钢塑性变形降低导致阳极点能持续发展导致形成磨蚀坑,最终呈现塑性变形疲劳和磨蚀坑的损伤形貌,同样伴随有犁沟损伤。通过改变外部因素而增加机械磨损也会使得阳极点难以发展,从而增加钢表面的塑性变形损伤。
(2)随着硬度的增加,试验钢总磨蚀速率和纯磨损速率均表现出先快后慢再快的下降趋势;在中等硬度范围内(460~600 HV),增加钢的硬度对耐磨蚀性的提升作用较小。研究发现,中等硬度钢在颗粒反复冲击变形作用下,在亚表层诱发横向微裂纹,微裂纹扩展连接后导致片层剥落现象,从而加剧了磨损损伤;而高硬度钢(~710HV)表面变形轻微,难以诱发微裂纹和片层剥落,从而导致其磨蚀速率明显降低。
(3)机械磨损是造成总损伤的首要因素,占比达到47.4~62.7%,硬度越高,机械磨损占比就越小;磨损-腐蚀交互作用是造成总损伤的第二位因素,占比为28.4~38.4%,随着硬度增加交互作用先减少后增加。这是由于低硬度时交互作用由磨损主导,而高硬度时交互作用由腐蚀主导。磨蚀坑的形成是磨损促进腐蚀的主要体现。纯腐蚀占比约2.8~14.2%,碳含量越高,纯腐蚀占比就越大。试验钢静态腐蚀和流动腐蚀速率均随碳含量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碳含量增加后加速了阴极反应,提高了微区的电偶腐蚀速率从而加速了腐蚀;而流动腐蚀速率显著高于静态腐蚀速率,前者约为后者的24.0~42.1倍。
(4)提出了疏浚用低合金钢今后的研究方向:(a)提高马氏体钢的韧塑性以减轻片层剥落导致的材料损失;(b)提高钢的耐蚀性,从而降低磨损与腐蚀的交互作用;(c)鉴于珠光体/铁素体组织在同硬度下表现出良好的抗磨蚀性且其易于加工成型,有必要探索中高碳珠光体/铁素体钢的抗磨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