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轻质高锰钢
析出强化
力学计算
磨损形貌
强化机制
摘要: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全球正面临着降低能源使用和减少环境污染排放的重要任务。磨损是导致工业设备故障的常见原因,其在设备的维护和生产过程中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还会因消耗大量能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提升材料的耐磨性能具有重大意义,且由于轻量化领域的高速发展,使得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先进轻质钢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在当前的轻钢结构研究中,重视轻质钢的耐磨性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Fe-28Mn-7.7Al-1C轻质高锰钢为实验钢,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调控析出相的尺寸及分布,从而实现纳米级κ-碳化物的析出强化,达到提高实验钢耐磨性能的目的。此外,通过一系列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实验钢的组织性能变化规律,研究了κ-碳化物对材料加工硬化的作用原理,并以耐磨性能较为优异的ZGMn13Mo耐磨钢作为对比材料,对实验钢的耐磨性能进行研究,明确了实验钢的磨损形式与强化机理,为轻量化高锰耐磨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实验钢的实际密度约为7.07g/cm3,较纯铁的密度下降了约10.5%,具有显著的减重效果。基于Olson-Cohen热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层错能的计算程序,计算出实验钢的层错能数值为115m J/m2,高层错能表明其加工硬化机制主要为位错滑移。并利用JMat Pro软件计算了实验钢的平衡相图,从而预测实验钢的组织演变规律,明确了不同热处理温度的相组成与析出特征。
(2)探索出实验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在1000℃固溶处理1h后,再经550℃时效2h。在该工艺下实验钢的显微组织由奥氏体和析出相组成,且析出相的大小、数量、状态达到最好,实验钢展现出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此时,实验钢的抗拉强度为767MPa,屈服强度为535MPa,冲击韧性为113J/cm2,硬度为232HV,断后伸长率为40%,相较于未进行热处理的铸件,其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且与固溶处理相比屈服强度提高了33%,硬度提高了13%。
(3)550℃时效态实验钢的冲击韧性断口形貌主要由大面积韧窝区组成,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此外,550℃时效态实验钢的基体有大量纳米级κ-碳化物析出,并均匀分布在晶界内,κ-碳化物不仅可以通过析出机制来强化实验钢的组织性能,而且还能够通过阻碍位错的运动来提高位错滑移所需的驱动力。可以发现在奥氏体基体中的析出相除了白色颗粒状κ-碳化物外,还观察到少量的形貌表现为尖角状的析出物Ti C,对实验钢起到了一定的析出强化作用。
(4)550℃时效态实验钢的亚表面硬化层深度远远大于ZGMn13Mo耐磨钢的硬化层深度,这说明实验钢的变形程度更大,加工硬化能力更强,因此其耐磨性能更加优异,尤其是在0.5J冲击载荷下,其耐磨性较ZGMn13Mo耐磨钢提高了33%。另外,实验钢的表面磨损形貌主要以犁沟与剥落坑为主,其磨损侧面存在呈一定角度弯曲的的滑移线,且冲击力越大,滑移线就越密集,大量高密度的滑移线缠结成团,形成扭折带。扭折带在基体上起到了不断细化晶粒的作用,所以实验钢的强化机制主要为细晶强化,而扭折带的产生与κ-碳化物密切相关,其在晶体中的分布可以对位错运动产生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