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POM齿轮
摩擦磨损
双滚子
P-V值
摘要:
塑料齿轮因其重量轻、噪音小、成本低和自润滑特性,在微型传动领域(如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家居等)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塑料齿轮在服役过程中,其力学性能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运行温度升高会直接导致材料弹性模量降低,这使得原本针对金属齿轮的失效规律和评估标准难以完全适用于塑料齿轮的失效预测。此外,塑料齿轮在动力传输和运动传输过程中,也会受到齿形精度不足、齿轮副安装间隙、齿面磨损等,这些都对齿轮传动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失效形式和规律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干扰。鉴于上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双滚子试验模拟齿轮啮合时的线接触状态,形成一种新的塑料齿轮材料接触磨损测试方法,开展考虑不同接触载荷、滑动速度下塑料齿轮材料磨损失效规律、机理的研究。
本文具体开展内容如下:
(1)推导设计了POM双滚子摩擦副试验工况计算方法。基于齿轮箱内某齿轮副传动工况为试验计算基础,通过赫兹接触应力与塑料齿轮强度设计公式推导摩擦副接触载荷大小,齿轮副滑移率计算公式确定POM摩擦副滑差率大小,推导了双滚子摩擦副试验工况计算方法。
(2)搭建基于热力耦合的POM摩擦副接触挤压应力模型,分析接触载荷、运行温度对POM摩擦副接触应力的影响。基于POM齿轮热弹塑性本构方程搭建了POM摩擦副接触模型,分析了接触载荷与轮廓形状对POM摩擦副接触应力影响以及摩擦副表面接触应力分布特征,考虑温度-弹性模量效应,构建了POM摩擦副热力耦合接触强度应力模型,分析了运行温度对接触应力大小的影响。
(3)开展了塑料齿轮磨损试验研究。基于CQHH–RCF–A型线性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开展干接触下POM摩擦副磨损试验,通过线结构激光传感器记录了POM摩擦副磨损高度变化以及表面磨损形貌演变过程,绘制了POM摩擦副表面高度变化曲线,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表征了POM摩擦副磨损形式。
(4)开展了工况条件对POM材料磨损程度影响研究。以滑动速度、接触载荷为研究变量,设计多组单因素变量与正交试验,通过磨损量研究了接触载荷、相对滑动速度对POM材料磨损程度的影响规律。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滑动速度对POM材料磨损程度的影响是大于接触载荷对其磨损程度的影响。在试验工况F·V=45.62 N·m/s下时,主试件转速为550 r/min,循环次数为5×10~4,当接触载荷为160 N,滑差率为12%时,其磨损量为0.019 g;而在接触载荷为80N,滑差率为24%,其磨损量为0.105 g,磨损量增加了约4.5倍,磨损程度加剧。
(2)在低滑动速度时,POM材料磨损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而缓慢增加,而在高滑动速度下,POM材料的磨损对滑动速率敏感,磨损程度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快速加剧,接触载荷对POM材料磨损程度的影响与滑动速度对该材料的影响程度有相似的规律。在接触载荷为220N时,滑差率为8%和12%时,试样单位长度磨损量分别为1.6×10g/m、3.5×10 g/m;而在滑差率为16%时,摩擦副单位长度磨损量为15.0×10g/m,随着滑差率的持续增大,在滑差率为24%时,摩擦副运行寿命还未达到50000次就已经因为磨损过度而失效。
(3)POM材料磨损程度随着运行温度的增加而加剧。在相同工况条件下,通过调节冷风枪位置控制POM摩擦副磨损时表面温度,试验发现,在1×10~5循环次数下,最大运行温度在56-57℃,其磨损量为0.318 g,最大运行温度在70-71℃,其磨损量0.483 g,磨损量增加了约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