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氮化硅
气压烧结
界面热失配应力
力学性能
磨损性能
摘要:
氮化硅陶瓷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耐磨损以及耐腐蚀等优异的材料性能,在高端机械装备关键基础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氮化硅陶瓷轴承、喷嘴等关键基础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脆性断裂、磨损严重等原因失效报废,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因此,提高氮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与耐磨性对推广其在关键基础件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引入增韧相被证明是提高材料断裂韧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通过增韧相提升氮化硅陶瓷断裂韧性时,由于增韧相的热膨胀系数、烧结活性等材料性能与氮化硅陶瓷存在明显的差异,材料界面会因热失配应力发生脱粘,产生微裂纹、孔隙等缺陷,降低材料的强度与磨损性能。因此,调控界面热失配应力分布,抑制界面缺陷的产生,对于同时提高氮化硅陶瓷的断裂韧性、材料强度与耐磨性至关重要。本课题通过改变增韧相种类与调控界面热失配应力两种方法来提升氮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与磨损性能,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研究了氮化硅陶瓷烧结过程中晶间玻璃相的生成机理与氮化硅晶粒界面的热适配应力分布规律。针对以AlO与YO不同配比作为烧结助剂会烧结出不同性能的氮化硅陶瓷,通过调控YO含量从1%增大到9%,材料内部依次产生四种YSiO、YSiON、YSiON、YSiON晶间玻璃相。并利用键价模型与断裂理论计算了这四种晶间相与氮化硅晶粒界面的热失配应力。发现晶间玻璃相YSiON引起的界面热失配应力比其他三种晶间玻璃相引起的界面热失配应力高22%-35%,含有该晶间玻璃相的氮化硅试样的断裂韧性比含有其他三种晶间玻璃相的氮化硅试样的断裂韧性提高了1.6%-25%,弯曲强度降低了1.2%-10.8%。此外,较大的界面热失配应力加剧了磨损过程中的晶粒脱落,降低了氮化硅陶瓷的磨损性能。
(2)研究了以SiC颗粒为增韧相的界面热失配应力对材料强度与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预烧结工艺在氮化硅陶瓷材料内部原位形成了核壳结构SiC-Glass phase。发现当材料从烧结温度降到室温时,Glass phase壳内部会分布有较大的残余压应力,抑制了SiC-Glass phase界面的脱粘与界面缺陷的生成,使材料强度与磨损性能得到了提升。同时,在核壳结构SiC-Glass phase与氮化硅基体界面分布有较高的热失配拉应力,促进了裂纹沿Glass phase-SiN界面扩展,提升了材料断裂韧性。
(3)以硬度较低的金属W颗粒为增韧相与润滑相,并在材料中引入了核壳结构W-glass phase。发现在氮化硅陶瓷中引入核壳结构W-glass phase后,材料的弯曲强度从985MPa增加到1168 MPa,断裂韧性从6.5 MPa·m提高到9.0 MPa·m。核壳结构W-glass phase减缓了磨损过程中磨损次表面的机械断裂,减弱了磨损面氧化薄膜的开裂剥落。相较于不添加W颗粒与单独引入W颗粒的氮化硅试样,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43.8%与32.1%,磨损率分别降低了61%与24%。进一步证明了在氮化硅陶瓷中引入核壳结构可以显著提升材料材料力学性能与磨损性能。
(4)研究对比了SiC、W、Mo、Cr颗粒以及每种颗粒对应的核壳结构对氮化硅陶瓷材料力学性能与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引入核壳结构抑制界面脱粘的方式对于热膨胀系数太大的金属颗粒并不适用。在核壳结构中,核与壳的材料热膨胀系数相差太大时,界面同样会发生脱粘。在金属颗粒增韧氮化硅陶瓷材料时,材料弯曲强度除了受到界面缺陷的影响外,还与氮化硅晶粒与金属颗粒的界面结合状态有关,尤其是金属颗粒受氮化硅晶粒挤压产生塑性变形时,可以阻碍材料弯曲强度的降低。经比较,引入核壳结构Cr-Glass phase的氮化硅陶瓷综合力学性能最佳,与不添加增韧相与润滑相的试样相比,材料断裂韧性与弯曲强度分别提升了24%与27%,磨损率降低了73%。
本文结合断裂理论与试验分析,探讨了界面热失配应力的生成机理。同时,考虑了界面热失配应力对微裂纹、孔隙等材料缺陷产生的影响,设计了一种调控界面热失配应力抑制材料界面缺陷的方法,为提升氮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与磨损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推广氮化硅陶瓷关键基础件的应用提供了较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