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脊柱骨科机器人
运动学
结构设计
传感器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
摘要:
微创手术因创伤口小、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等特点,近二十年来给手术机器人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针对脊柱骨科手术机器人设计开展研究,以往研究工作主要采用引导式和主动操作式,面向椎间消融、置钉手术、脊柱整形等手术操作,这类机器人通常自由度较少,截面尺寸较大,面向病灶较深、空间位置复杂、可行路径狭小曲折的情况,适应性较差。
本文针对传统脊柱骨科机器人存在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横截面直径不大于10mm的多自由度机械臂。从操作臂机构运动学建模分析、样机结构设计、专用多维力传感器设计、系统运动规划与控制等方面开展了一定研究,完成了机器人实验样机设计、开展了关键部件和主要支撑技术的试验研究。
首先,针对采用的钢丝冗余驱动并联机构方案,以完成机器人本体设计为目标,分析了机械臂工作空间,关节空间和驱动空间三者之间的相互映射关系。利用D-H参数法、几何法、数值迭代进行了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分析,通过运动学分析优选了机器人操作臂机构关键运动学参数。为样机本体设计和运动控制律设计,奠定了必要基础。
其次,根据脊柱骨科机器人的具体技术指标要求,设计了一款单孔操作、双臂形式的机器人样机。机器人机械臂包括操作臂和照明摄像臂。其中操作臂采用模块化并联机构串联构型,末端安装鳄鱼嘴形式的操作器,具有5个自由度。为集成多种操作,操作臂采用同轴嵌套结构,内嵌机械臂为切割机械臂,具有主动伸缩1个自由度。照明摄像臂为连续体形式,具有2个自由度。所有主动关节均采用线驱动形式,每根驱动丝对应一个模块化的直线运动单元。机器人臂整体具有进给和旋转机构。因此整套脊柱骨科机器人机械臂共有5+1+2+2共10个运动学自由度。
再次,为了提高精细机械臂的操作力感知能力,设计了一款专用二维力(力/力矩)传感器。受机械臂截面尺寸较小和末端操作器结构较复杂的限制,同时考虑传动系统摩擦因素,二维力传感器设计安装在操作臂的根部,既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感知力,又不影响末端操作。通过分析结构受力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校核,设计完成了维间耦合较小的二维力传感器弹性体结构。利用惠斯通电桥的和差特性,对传感器进行组桥,设计了信号调理电路,对桥式电路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使其满足标准传感器输出(±5V)。最后通过标定实验,进给力线性误差为2.75%,旋转扭矩线性误差为0.52%,验证了传感器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最后,为了实现脊柱骨科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研究了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控制方法,开展了较多实验研究。基于三次多项式样条曲线法,开展了操作臂的运动规划问题研究,以提高机械臂的运动平稳性。基于PID控制方法,实现了电机运动的闭环控制,确保各关节位置控制的准确性。为了提高机械臂与环境的物理交互能力,还研究了机械臂的自适应阻抗控制方法。为了验证脊柱骨科机器人样机系统设计的可行性,以及运动学、运动规划方法与控制算法的正确性,通过搭建实验环境,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通过样机组装测试证明了传动机构的设计合理性;通过线驱动并联机构实验平台验证了运动学建模的正确性,通过传感器标定实验,验证了二维力感知传感器设计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整机实验,测试了脊柱骨科机器人样机及软硬件系统的功能正常性,并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建模算法在脊柱骨科机器人系统中的有效性。
本论文最后对开展的研究与实验工作进行了总结,给出了未来可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等方面的建议。